进入正文前,请各位宝爸宝妈们瞧瞧以下照片,您认为,这都是什么皮疹?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照片4
以上照片您都认出来了吗?
您看出区别了吗?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在大众心中,婴儿的皮疹虽然种类多,但它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湿疹!
平日咨询我最多的问题是:
宝宝脸上有皮疹,月嫂说/别人说是湿疹,医院看吗?
请问湿疹怎么治疗?
宝宝这么小,湿疹必须用激素吗?
别人推荐某宝的药物,宝宝可以用吗?
宝宝长湿疹,要停母乳吗?
似乎,大众对湿疹最了解,也最担心。湿疹真的如您想象中的样子吗?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湿疹?
众人只知道湿疹,却不知另一个名字:特应性皮炎。
先了解一下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患儿往往有特应性体质。特应性体质主要是指个人或家属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或)AD史以及IgE显著升高。
根据年龄将AD分为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和青少年及成人期(≥12岁)。
湿疹就是特应性皮炎婴儿期(0~2岁)的表现。
湿疹就是特应性皮炎。
湿疹真的很常见吗?
我国特应性皮炎(AD)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年调查显示,1~7岁儿童AD患病率为3.07%。
年12月至年5月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7岁儿童AD的患病率为12.94%。
A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下降,从1~2岁年龄段的19.94%逐步降至6~7岁年龄段的10.39%,这与其自然病程一致(70%的患儿在儿童期后期症状会显著改善,但是发病特别早和严重、有AD家族史和早期变应原致敏的患儿更可能病情迁延)。
患病率并不低,这大概就是大家熟悉它的原因吧。
湿疹的原因是什么?
一说到湿疹,大众首先想到的就是过敏!总觉得是母亲吃了什么“发物”或者是因为宝宝对牛奶鸡蛋等过敏了。
其实,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也复杂。
病因主要与内、外因素有关。
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系统性疾病(如慢性感染、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改变、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外因包括环境或食物中的过敏原、刺激物和微生物、接触的化学物质、气候变化等。
此外,精神心理因素也可诱发加重本病。
目前,究竟是湿疹导致食物过敏还是食物过敏导致湿疹,尚无定论!
目前能达成共识的是:湿疹和食物过敏肯定有关系,但是,不是所有的湿疹都是食物过敏导致的;食物过敏是湿疹的一个重要触发因素;食物过敏越严重的宝宝,湿疹发生越早、越严重;食物过敏能加重湿疹。
湿疹有什么表现呢?
湿疹多发生在出生40天以后,少数在满月内出现。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呈多形性。
婴儿期主要位于面颊部、额部和头皮,逐渐发展至躯干和四肢伸侧;儿童期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伸侧,并逐渐转至屈侧,如肘窝、腘窝等部位。
急性期皮疹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常较重,逐渐向周围蔓延。周围有散在疱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这也是区别痱子(界限清晰的小粒状红色皮疹)的一点。
亚急性期皮疹表现为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
慢性期皮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
以剧烈瘙痒、皮疹反复发作和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湿疹该如何治疗?
临床中,总能遇到家长听他人介绍就买药给宝宝擦,一擦就好,不擦又反复,如此反复后才想着求助医生。
其实,有些家长买的所谓的“湿疹药”中含有激素,所以一擦就见效,但这些所谓的“湿疹药”甚至连药物批号都没有。那我们就大致了解一下治疗方法吧。
AD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症状、减轻瘙痒和改善生活质量。
所有孩子都要适度洗澡,盆浴更佳,水温32~37℃,时间5min,最后2min可加用润肤油。
在基础治疗中,保湿润肤被认为是AD治疗的基础,需要长期坚持。应做到足量和多次,每日至少使用2次。
尽可能避免生活中的一些诱发因素,如温度、湿度的剧烈改变、粗糙的衣服材质、使用有刺激性的沐浴露等。
关于饮食:尊重客观临床表现,强调过敏史,需要对过敏原检测结果有正确的解读,避免过度饮食回避;已经明确存在食物过敏的婴幼儿患者应该回避过敏食物,必要时可咨询营养师进行饮食指导。
不能滥用或过分恐惧糖皮质激素(目前仍是治疗和控制各期AD的一线药物)。中度以上的湿疹,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乳膏治疗皮肤炎症;有感染时,使用抗生素软膏治疗感染。
严重AD患者或伴有严重瘙痒或荨麻疹的患者可给予二代抗组胺药。
那到底保湿润肤霜、激素、抗生素及抗组胺药怎么搭配、何时使用、使用多久呢?
这应该是皮肤科专科医生给您答案~所以,如果家长们发现了皮疹,请及时前往皮肤科就医,而非自作主张。
(PS:照片1—4均不是湿疹,您答对了吗?)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