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德朗热综合征(CorneliadeLangeSyndrome,CdLS)又称阿姆斯特丹侏儒症,是一种多器官系统受累的遗传性疾病,CdLS为显性遗传,大多为散发。其特点是具有典型的面部特征,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并可能出现多发畸形,存活者常有严重生长发育落后。新生儿发病率约1/。
临床症状
特殊面容、骨骼畸形、生长发育落后、新生儿喂养困难为典型疾病症状。胎儿期常见宫内生长迟缓,超声可检测到小下颌、颈项透明层增厚、肢体畸形、心脏缺陷等。大部分CdLS患者身高和体重明显低于同龄人。患者会有不同程度智力迟缓,从轻度学习障碍到严重的认知障碍,仅少数智力正常,大多数有中度到严重的智力残疾。62.5%~87%患者具有胃食管返流。具有幽门狭窄、先天性膈疝、肠旋转不良、肠扭转、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肛门闭锁、梅克尔憩室、腹股沟疝等消化系统异常;约30%患者有心脏结构异常,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40%患儿出现肾脏及泌尿道畸形,包括膀胱输尿管反流、骨盆扩张和肾发育不良。男孩患者中82%出现隐睾、37%出现小阴茎,9%出现尿道下裂;女孩患者表现为小阴唇和异常子宫。20%患者发生癫痫。83%有良性视盘周围色素沉淀。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黏连蛋白复合体的相关基因突变与CdLS发病密切相关。黏连蛋白复合体有SMC1A(structuralmaintenanceofchromosomes1A)蛋白、SMC3(structuralmaintenanceofchromosomes3)蛋白、RAD21(Double-strandbreakrepairproteinrad21homologue)蛋白和STAG(stromalantigen)蛋白组成,主要作用包括调节姐妹染色单体聚合和分离、维持染色体结构、调控基因转录及DNA修复等。
NIPBL基因定位于5p13.2,编码NIPBL蛋白,属于染色体黏附素家族,参与构成黏连蛋白加载到染色体上所需的异二聚体复合物。约70%的CdLS患者存在NIPBL基因变异。目前变异种类包括错义变异、无义变异、剪接变异、插入、缺失/重复等多种变异。NIPBL影响转录调控可能通过两种途径:通过对黏连蛋白的加载作用来间接影响调控或直接与启动子作用。
SMC1A基因定位于Xp11.22,编码黏连蛋白复合体的SMC1A蛋白。约5%的患者存在该基因变异,男女比例为1:2。SMC1A基因截断变异的患者可表现出严重的发育障碍和难治性癫痫,与CdLS的典型表型不同。
SMC3基因定位于10q25.2,编码黏连蛋白复合体的SMC3蛋白。据统计,SMC3基因变异占CdLS或CdLS样表型的1%~2%。RAD21基因定位于8q24.11,编码黏连蛋白复合物的RAD21蛋白,负责连接SMC1/SMC3异二聚体和STAG亚基,且在细胞分裂后期RAD21被分离酶水解后染色单体分离。HDAC8基因定位于Xq13.1,其通过使SMC3脱乙酰化来促进黏连蛋白复合物从染色质释放。
诊断
年,首部CdLS国际共识提出:CdLS的表型由临床特点及体征组成,体征分为主要特征(每1项记2分)和提示性特征(每1项记1分)。
主要特征包括:连眉或浓眉;鼻子短小,鼻梁凹陷或鼻孔朝前;长人中或浅人中;上唇薄或口角下垂;少指或无指;先天性膈疝。
提示性特征包括:发育迟缓或者智力障碍;宫内生长迟缓;出生后生长落后;小头畸形;小手足;第5指短;多毛。
临床诊断标准:
1、分数≥11分且存在至少3个主要特征,则为经典CdLS;
2、得分为9~10分且存在至少2个主要特征,则为非经典CdLS;
3、得分为4~8分且存在至少1个主要特征,则足以进行分子检测;
4、得分4分,不足以进行分子检测;
分子检测建议:首选二代测序检测,若结果阴性,继续进行嵌合变异检测;如果上述检测仍为阴性,可利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检测NIPBL基因的缺失或重复变异。
案例分享
患儿男,5岁,患儿因“生长迟缓1年”入院。入院诊断:1.身材矮小症;2.语言发育落后。出院诊断:1.甲状腺功能减退;2.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06-02骨龄片,骨龄约1岁半-2岁。临床高度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