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蜀汉昭烈帝刘备曾说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意思是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
也不要因为善行很小而不去做。
我们今天将这句话
延伸至外科小儿腹股沟疝疾病之中,
同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小儿腹股沟疝(俗称小儿疝气)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腹内脏器经腹股沟区腹壁薄弱点膨出而形成的包块。因其内容物多为小肠,在还纳时常可听见“咕噜”声,所以经常被称为“小肠疝气”,一般发生率约为1~4%,男女均可发病,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实施,发病人群逐年上升。
由腹腔内看到的左右侧疝,犹如向外开放的“口袋”,右侧发病多于左侧,双侧发病率约为10~15%。它的病因有①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②腹内压增大;③腹壁肌肉薄弱。比如:孩子运动一天后,或者用力哭闹、排大小便时,会导致腹腔压力增大,肠管等组织经过薄弱的腹壁处掉入腹股沟或者阴囊内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包块。
久而久之,“小洞变大洞”,突出的内容物逐渐增多,有时无法还纳回去的话,就会发生急性嵌顿,如果就诊不及时,有时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肠坏死、卵巢或输卵管缺血坏死等情况。年我院普外科曾收治的一名女性嵌顿疝患儿,手术时发现输卵管缺血坏死,无奈给予切除,患儿受苦,家长后悔。
因此,小儿腹股沟疝一经诊断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操作只需行疝囊颈部高位结扎即可(就像“扎口袋”一样,将敞开的口袋扎牢),不需补片修补治疗。手术方式也分为传统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目前我院常规开展术式)。
在临床当中,经常有家长对手术产生疑虑。宝宝这么小,就要手术吗?是否不用手术也能长好?全麻会让孩子变傻吗?小儿疝气手术后会疼吗?怎样护理?
专家提醒:绝大多数疝气都要手术治疗,自己愈合的概率非常非常小,另外,腹股沟疝嵌顿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会导致肠坏死和生殖系统受损,甚至有生命危险。年龄越小,嵌顿的发生率越高。所以千万不能盲目“等待自己长好”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手术麻醉选择全麻是为手术过程保驾护航,随着手术的结束,在麻醉医生的调控下,其中吸入麻醉药99.9%会经肺部以原形排出,静脉麻醉药也会在体内转化为无害物质随尿液排出,所以体内不会残留麻醉药。麻醉效果消退后,患儿会如成人酒醒一般得到恢复,不会遗留任何“影响”。恰恰相反,如果小儿手术不进行麻醉,反而会增加手术危险,甚至因此造成“小儿被吓变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的手术操作创伤很小,切口不明显,患儿麻醉过后即可进食、下床活动,术后观察1-2天后就可以出院回家,无需特别护理。
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经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我院开展的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技术先进,国内领先。适用于①大于1岁的患儿。②10个月以上患儿反复嵌顿者。③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及交通性鞘膜积液)或合并鞘膜积液患儿。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手术过程:
①脐下打孔建立气腹,腹腔镜探查明确疝环位置,观察疝环形态及大小,了解有无隐匿性疝;
②应用送线针沿内半环越过输精管及血管;
③送线针刺破腹膜并顺利退出,丝线导入;
④应用夹线针由外半环进入夹住丝线退出,收紧结扎内环。该手术可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避免患儿二次手术。
我院普外科平均每年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近例,已成功实施余例,手术平均用时5-10min,住院日3-5天,出院后无需拆线。术后随访无并发症出现。该项技术也填补了省内空白,并获得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三门峡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水电十一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门峡市科学技术普及成果二等奖、十一局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拖延治疗对患儿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勿以“疝”小而不为,手术是治疗疝气的正确选择。因“疝”而为,让我们还给有“疝”的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长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