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之宝宝夜啼病例分享
夜啼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不少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人们习惯上将这些孩子称为“夜啼郎”,中医称之为“小儿夜啼”。不要再以为夜间小宝宝经常性哭闹是正常的事情,宝宝不会无缘无故地哭,一定是哪里不舒服,因为不能用语言表达,所以只能以哭的形式来表达。
引起宝宝夜哭的原因很多,饥饿、口渴,过冷,过热,过饱,尿布过湿,排便后不适等都可引起,当宝宝出现夜啼时,要找寻原因,不要一哭就哄,一哭就喂奶,使宝宝过饱,出现腹胀,反使哭闹加剧,夜间尽量减少喂奶次数。
缓解方法:
一、保持室内环境清新:要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温度适宜、安静,光线较暗;盖的东西要轻、软、干燥。
二、不要把宝宝喂得过饱:由于婴儿新陈代谢旺盛,过度的食物摄入会造成食物在胃部的“积食”,引起肠胃不适,导致夜晚不能正常睡眠。
三、注意与宝宝沟通时的语气:宝宝夜里醒来的时候,尽量用一种柔和的、很轻的语调跟他说话,不要吓着宝宝。
四、小儿推拿:对于总是夜啼的宝宝,小儿推拿有很好的效果。中医认为夜哭的原因大致有:脾胃虚寒,寒痛而哭;心经积热,热烦而哭;受到惊吓,恐惧而哭。小儿推拿通过温补中焦,镇静安神或清心导赤,镇静安神等方法,达到心静神安的目的。
病例分享:
王宝宝,男,72天,自出生三十多天开始出现夜间哭闹,医院儿科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经高压氧、补钙治疗后症状无缓解,来我门诊就诊。证见:夜间哭闹,睡眠浅,易惊醒,夜奶频繁,哭声响亮,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屏气频繁,脐疝、腹股沟斜疝明显,苔焦黄厚腻,指纹紫滞,予以小儿推拿治疗。连续推拿一个疗程后,夜间睡眠时间延长至2-3小时,夜奶减少至两次,哭闹、屏气减轻,腹股沟斜疝再没有发生,脐疝凸起渐不明显,舌苔转白,继续间断性小儿推拿一个疗程后其他不适症状均已消失,脐疝尚在恢复中。高风险地区再现,疫情防控再紧张。虽然佳节渐近,但疫情防控不可放松。中国疾控中心提醒大家,要遵守疫情防控管理的相关规定,切勿放松警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