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健雄,孟云潇
文章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7)
摘要
中国的疝与腹壁外科经过20多年发展,诊断与治疗水平逐渐和国际领先水平同步。如何促进该领域全新里程碑式发展,笔者认为:手术技术的创新优化和操作的规范化;生物材料和其他新型修补材料的不断探索;质量控制制度、登记注册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真实世界研究将保障疝与腹壁外科稳定发展,并促进疝与腹壁外科诊断与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和创新性发展。
腹外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19世纪80年代意大利医师Bassini首创Bassini手术,疝与腹壁外科由此进入现代外科新时代。该手术方式目前仍有其应用价值,部分疝与腹壁外科手术理念仍采用Bassini手术原则,包括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20世纪80年代,美国Lichtenstein教授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理念,促进疝与腹壁外科发展进入新时代。目前,Lichtenstein手术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仍然是疝与腹壁外科最主流手术方式。20世纪50年代,美国Usher医师倡导应用聚丙烯网片修复各类腹壁疝的理念仍是疝与腹壁外科不可替代的治疗理念。中国疝与腹壁外科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目前已获得快速发展和大幅提升,其手术质量也达到国际疝与腹壁外科水平。年和年《柳叶刀》分别对中国成人腹股沟疝医疗可及性和治疗质量指数给予99分和分的高分,该分值远超许多发达国家。随着中国在各个学科领域的高速发展,疝与腹壁外科领域研究者应深入学习全世界先进理念与技术,以推动创新与发展。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深入探讨疝与腹壁外科发展方向的思路拓展。一、技术革新
(一)手术技术
目前,经典的组织缝合修补术(Shouldice手术、Bassini手术),使用合成材料的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prosthetic,TAPP)、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extraperitonealprosthetic,TEP)],手术技术均已达到“完美”,难以从无张力疝修补术理念方面进行突破,更多的研究集中于降低补片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这要求研究者熟悉解剖结构,掌握标准化手术并规范操作。笔者认为: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应用先进的材料完成更加精简的手术,以精炼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对于腹壁疝,包括切口疝、脐疝、腰疝、造口疝等,其治疗理念为关闭或缩小腹壁缺损、恢复腹壁功能、消除并发症隐患,最终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其中,最重要的理念为恢复腹壁完整性和功能。然而临床上,会遇到运用常规技术无法完全关闭的腹壁缺损,由此提出以关闭腹壁缺损为核心目标的手术技术革新问题。年Ramirez等报道组织结构分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