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医院急诊外科,出诊的是普外科医生董宁,定焦大叔看到了让我,也让医生吃惊的一幕。
临近傍晚,妈妈和姥姥抱着小男孩来看急诊。
男孩肚脐周围有些发红,起小红点了。
董宁医生叮嘱,普通的湿疹,保持清洁和干燥就好,并无大碍。
妈妈没有起身离开的意思。突然脱了小男孩的裤子,大夫,顺便看看他的蛋蛋。
蛋蛋在哪儿,没看到啊?
董宁医生提了一下,好大一个蛋蛋“蹦”了出来。原来蛋蛋有些份量,吊在大腿根部之间的深处。
左手抬了抬蛋蛋,像是在玩一个装满水的气球,圆鼓鼓的,很有弹性。
蛋蛋里都是积液,已经摸不到睾丸了。
手机灯光的照射下,蛋蛋俨然变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大灯泡,表皮的小血管明晰可见。
肿这么大了还不做?董宁医生脱口问道。
想等到3岁再做,宝宝这时才2岁呢。
这位妈妈担心过早全麻手术对宝宝伤害太大,所以一直在等。
这是典型的鞘膜积液,再准确些说,睾丸鞘膜积液。董宁医生告诉大叔,积液围绕着睾丸,睾丸摸不到了。正因为这些液体,所以蛋蛋才会透光发亮。通常有鞘膜积液的孩子,在腹股沟和蛋蛋的地方能摸到软软的包块,一般不会疼。
鞘膜积液,俗称“水疝”,还记得前几天和大家分享的腹股沟斜疝小故事,和那根调皮的“小尾巴”吧(点击阅读:肠子挤进蛋蛋里,卡住一次蛋蛋受伤一次)。鞘膜积液的发生也是因为它,这里大叔再把发生过程和大家捋一遍。
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宝宝的肚子(腹部)和蛋蛋(阴囊)之间就是相连的,连通的通道叫做腹股沟管。当睾丸从肚子里降落时,腹膜也跟着睾丸,沿着腹股沟管下降到阴囊内。
腹膜向阴囊延伸出去的这部分,叫做鞘状突,它就像是肚子的一根小尾巴。这根尾巴在出生前后会逐渐变瘪,萎缩,闭锁,紧紧贴着睾丸。
如果宝宝出生后这根小尾巴没有及时闭合,肚子里的液体就可能会流到鞘状突里,越聚越多就成了鞘膜积液。
随着鞘状突闭合,鞘膜积液也随之自愈。
2岁以内宝宝的鞘膜积液往往能自行吸收并消退,静静观察就行。
睾丸鞘膜积液的危害在于,积液包围压迫了同侧精索和睾丸,影响血供和温度调节,长此以往影响发育和生育能力。
2岁以后还没消退就真的不能再等了,尽早手术。
如果积液量较大,没有消退迹象,或有痛感,影响排尿和行走的,还是早一点处理。
上面这个宝宝状态还算平稳,不喊疼也没有哭闹。这位妈妈最终选择继续等下去。董宁医生叮嘱她一定要密切观察,宝宝难受或者蛋蛋更肿了,及时就诊。
宝宝出现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相当常见,处理起来并不麻烦。
但就是在这长时间观察的过程中,家长往往容易懈怠,忽视,犹豫,耽搁了病情,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本期内容策划:首医院池杨
医学专业校稿:首医院急诊科董宁
图文:定焦大叔/刘打烊
感谢:郝洁袁超的帮助
推荐阅读:
9月女童爬进火炉极重度烧伤,天创下生命奇迹
暑假开始了,别让“开心伤”提前结束旅程
假期还有两天,一定要学会这个动作
小帅哥抢篮板眼球被扎爆,医生用激光为他切出一个瞳孔
假装感冒假装近视真的头痛,脑子里这个水泡“智商”真不低
块钱换不来想听的那句话,妈妈借钱为儿看病以为是自己太丑
十岁女童狠咬自己舌头,原因居然是痒得刻骨铭心
孩子眼里的世界只分两种:能吃的,和不能的
半年嗯嗯一次,“那些东东”藏到人体哪里了?(附排便绝招)
三个母亲接力救子,孩子外公却在离婚之后仍然伸手要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