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穴相当于传统腧穴归来穴。《针灸逢源》中载:在水道下一寸。仰卧位。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图3-7)。具有调补冲任、理气和肠的作用。腹股沟疝、直疝。取患侧疝气穴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直刺1~1.2寸,行捻转手法,以补为主,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隔日或3日治疗1次,8次为1个疗程。值得提醒的是,针刺疝气穴时一定不要过深、过猛,以免伤及周围的腹壁下动脉和肠系膜动脉而引起局部出血。疝气是指小肠或肠系膜突出至脐中或腹股沟或阴囊中的一种病症。此症多为小儿先天性发育不全或腹股沟环孔闭锁不全而留有环口。其他常见原因为患儿过度啼哭,大便干燥,剧烈咳嗽促使腹压增高而致使小肠脂膜突人脐中或阴囊内而成。中医学认为,多与肝气郁滞、气血瘀阻或感受寒湿而致中气不足,提升乏力。属于中医七疝中的狐疝。现代医学称其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归来穴用于治疗疝气,古代医学已有记载,如《胜玉歌》中云:“小肠气痛归来治。”《针灸大成》中也载“归来治奔肠七疝”等。以上足以说明归来穴为古代医学家在实践中发现的治疗疝气的重要穴位之一。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归来穴之所以能治疗疝气,一是可能与该穴属足阳明胃经,以此调节胃肠功能有关。二是可能与此穴所在的特殊位置有关,因为归来穴位于下腹部两侧,非常接近腹股沟处,其下方主要脏器为小肠,正是疝气膜突出之部位,所以针刺归来穴,不但可以通调阳明经之经气,还可以升提益气,活血化瘀而促使局部气血旺盛,能使脱出之物归复原位,达到治愈疝气的目的。李某,男,16岁,学生。因右大腿根处包块2年余,于年2月19日就诊。检查:病人站立位时,可见右腹股沟下段接近阴毛处有一个6厘米X8厘米的包块,未进入阴囊内,触之柔软,有气泡感,无压痛,令病人咳嗽时可见其包块增大,平卧后用手法可以还纳。听诊包块内有轻度的肠鸣音。初诊为腹股沟斜疝,取疝气穴(患侧)针刺,行捻转补泻,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期间配合艾绒浸醋局部加压包扎,每2日换药1次,隔日针刺1次。经3次治疗后,病人自觉肿块缩小,5次治疗后,肿块脱出后能自行还纳,8次治疗后完全治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END-版·权·声·明
来源: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办理-卫健委-中医预防保健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gugoushan.com/fggnzl/1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