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
01
病例摘要
患者情况:男,46岁。
主诉: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1年余。
病史:患者于1年余前劳动后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肿物,约“一元硬币”大小,自行回纳。此后肿物间断突出,劳累、腹压增加时明显,平卧后消失,且渐增大,现约“鸡蛋”大小,可回纳。门诊以“右腹股沟斜疝”收入院。病程中患者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饮食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体格检查:
增加腹压后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约4×5cm大小肿物,肿物周围无红肿,无波动感,质软,无压痛,平卧后肿物消失,以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不出现,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左侧腹股沟区未触及异常,双侧睾丸、附睾未见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3-5次/分。
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治疗: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
手术经过:
麻醉,平卧位。
在右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平行于该韧带作一斜行切口,长约6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腹外斜肌腱膜,显露皮下环。钝性分离腹外斜肌外脂肪,内至腹直肌前鞘,外至腹股沟韧带,沿纤维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保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分离腱膜内外侧暴露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切开提睾肌,显露精索,精索内前方找到疝囊,见疝囊约5cm×5cm,深入阴囊,囊壁纤维化增厚。游离并切开疝囊,将疝内容物回纳入腹。横断疝囊,近端游离至疝囊颈部,发现内环口扩大>3cm,决定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近端疝囊荷包缝合关闭疝囊颈部,取pluge网修剪缝扎于疝囊颈部,填充内环处。将充填物外瓣缝合固定于腹横筋膜水平。剥离远端疝囊,在精索后方置入补片,铺平后将其与腹股沟韧带及联合建间断缝合固定,上缘超过弓状下缘约2.5cm,下缘在精索下方超过耻骨结节约1.5cm。检查术野无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切口。
02
问题
1.腹股沟斜疝的形成与腹股沟区解剖结构有何关系?
2.如何区分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3.解释腹股沟三角。
4.术中切口所经腹前外侧壁哪些层次?
5.术中应注意勿损伤哪些神经?保护哪些结构?
模拟手术:
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附:腹股沟疝
腹股沟管是腹壁的薄弱区,腹腔脏器可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疝。腹股沟疝依据其相对于腹壁下血管的位置分类(图A)。腹股沟斜疝经腹壁下血管的外侧突入腹股沟管深环,穿腹股沟管(斜行穿过腹壁)(图B)。腹股沟直疝自腹壁下血管的内侧突出腹腔,相对直接地穿过腹壁(图C)。
A.穿经腹壁结构的解剖关系;B.腹股沟斜疝由腹壁下血管外侧穿出腹腔并进入腹股沟管;C.腹股沟直疝由腹壁下血管内侧穿出腹腔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