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婴幼儿疝气
发病原因:因为婴幼儿出生之后先天躯体比较单薄,各个器官还需要时间发育相比较脆弱。并且,婴幼儿时常哭闹,对腹部进行挤压时,腹腔内的压力会增大这时脏器便会向着腹腔内的薄弱点移动,造成婴幼儿类疝气病。
症状表现:婴儿疝气常见于几个月的小儿,无主诉症状,多数为家长无意间或小儿哭吵、大便、小便用力时发现,表现为腹股沟肿块状突起,无红肿、疼痛,患儿放松、安静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可通过超声判断肿块性状,如条索状、囊性,以及有无嵌顿等,明确诊断,进一步进行治疗。
救治方法:对于一周岁以下的患者,不建议动手术,及时就医并使用绑带或疝气带固定并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8个月以上的大患儿,可以采用“行疝补气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一周岁以上的患者,在得了疝气之后一定要及时救治。因为婴幼儿本身身体薄弱,又加上腔隙间的内压增高可能会发生嵌顿,对生命造成威胁。
2
中年人群疝气
发病原因:中年人群常因为劳累过度或进行长时间的体力活而发病,其中以腹股沟疝气病为主,其占据了成年人疝气病案例的八成左右。而腹股沟疝气又以男性患病居多,每13个腹股沟疝气患者中就有12名男性患者。此外,慢性支气管炎症引起的咳嗽有可能引起腹股沟疝气。
症状表现:疝气早期或有轻度症状时,患者会感到疼痛,下腹坠胀,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病情不断发展后,由于肿块坠入阴囊,会造成活动及行走不便。严重者会发生嵌顿,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方法:治疗腹股沟疝气有手术方法,但复发率较高,目前可以采用“行疝补气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切口仅0.针口大小,20分钟即可完成,无需住院、随做随走。除此之外,也可以用疝带疝托的物理手段治疗。但长时间佩戴疝气带会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量的影响。
3
老年人群疝气
发病原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腹腔内的部分位置会逐渐变得薄弱。此时,若经外力挤压则很容易得疝气病。
症状表现:腹腔局部阵痛,出现下坠感且肚皮处出现肿块,肚子胀气无法正常排便等症状。
治疗方法:仍然以手术治疗放在第一位,“行疝补气介入”适用用于90岁以下的患者,切口小,康复快,完全恢复时间为1周。
不手术无创伤更安全治疗疝气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