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春给我的启迪
作者:刘冰
年初(庚子之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憧憬过年的美好,开始安排过年的物资,老人盼望着游子的归来,身处异乡的准备回家团聚,有人准备旅行,有人准备脱单,有人准备相聚......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的生活,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战役,举国抗疫,封城、封省、乃至封国。全国人民令行禁止、禁足、隔离,感染者救治、疑似、接触者救治、排查、追踪。大批逆行者以生命赴使命,援助湖北、援助武汉,坚守者不忘初心,众志成城,终于,疫情得以初步控制,全国人民开始有序复工。
在湖北,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经历了一生中难忘的一段时间,有痛苦、有难过、有害怕、有感动、有喜悦。在疫情中,我们这些白衣天使,在疫情中忠诚地坚守着岗位,救治病人,与死神进行顽强的斗争。
现在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人活着不是为一个人而活着,是为其他人过得更好而活着,每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生命很脆弱,所以我们更需要团结,将人类的情感、良知和自然相融合,发挥人类智慧,才能够抵御各类突发事件,从而战胜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希望疫情能改变国人对医疗这个行业的认知,尊重医护人员,医患同心,共谱和谐,再无伤害;希望人人心存家国情怀,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希望国家加大医疗改革力度,减轻医生负担,让医护人员全心全意做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心灵需要开窗减压作者:刘冰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一个科室,4个医生,6台手术,从早上8点上班到第二天凌晨4点,终于下班了!有的回家,有的睡值班室,躺在床上,我的脑子在昏昏欲睡的同时还在以码的速度高速运转(很矛盾),像过电影一样地想着还有没有什么事情遗漏了……在许多人眼里非常羡慕的医生职业就是这样,即让人羡慕又让人“恨”得牙痒痒,我是一名普外科的医生,是这个行业里面的一个微小分子。我的工作累并“快乐”着。
我的脑子终于电量不足,开始转速变慢,接近断电,休息的间隙我在想: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因为我们的身体就像一辆马车,马需要休息,车也需要保养。别看自己是医生,也是健康第一啊,否则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讲究心灵追求也是枉然。
晨光,如期而至。第二天正常上班,仍有新收的病人,我有点焦躁,但我努力安抚自己,我知道负能量和正能量一样,传播得会很快,我努力控制住自己,耐心接诊,做好每一项工作。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也许给你看病的医生,病比患者的重,我身边就有这样的老师;我想他(她)们工作的时候一定在想: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患者需要我们,医生的耐心和微笑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病痛的折磨。
长时间的高压、高强度工作,导致心情逐步压抑,压抑的情绪就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他们。医学家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孙思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给出了标准答案——“大医精诚”。所谓行大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然而只有具备精诚者,才可承大医之名。作为一名小医生,我必须调整自己的心身状态,首先镇定下来,只有镇定平和的心态才能让我从容地面对每一位患者。
我们特别需要请用一颗豁达平静的心来看待工作(虽然很艰难)。所以你最应该做的就是以一种宽大的胸怀,包容它的一切。
在打开患者的心灵窗口,给他人以温暖的时候,也要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让阳光照进来,这样再大的怨气得以消散,再冷再硬的心也会被融化,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你的心灵已经布满阳光,你也不会再痛苦。
打开心灵的窗户,释放负面思想及情绪,吸收阳光及温暖,你便会拥有很多的平和及快乐,可以与人交流、沟通,可以运动,可以做喜欢的事情,可以学习,可以......
如果你只是一味抱怨,一味地孤芳自赏,那么负面情绪将环绕着你,打开心灵的窗,“开窗减压”让阳光照进来,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馈他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这样,既温暖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
珍惜生命,锻炼身体,心平气和,做好每天的工作。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欣慰和快乐会环绕着你。
用心诊治用心带教
---医院普外科王锋主任
作者:付璋
付璋
转眼间,医院这个大家庭,已满“周岁”了,这一年里,接触了形形色色的病人及家属,医院里大部分的同事。亲身体会了这个大家庭强大的凝聚力,而在这些我所接触的人群中,对我影响很大、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科主任王锋主任了。初次见到王主任,医院面试,王主任考我的内容就是心肺复苏。以前没有专门培训过,凭着教科书上写的和我自己理解的,只能勉强说个大概。
考完后王主任的表情让我知道他是一位严谨的人。因为当时我的意愿是骨科,没想过以后会在王主任手下任职-------一直到现在。在这一年多的接触中,我也慢慢了解到了王主任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勤奋好学、勇于开拓、用心带教。对待病人真诚、热情、周到,做到用心诊治,很受患者及家属好评。记得开始在普外科管床后,有些骨子里的散漫,有时候想到了却没做到,有的压根就没往这方面上想,导致很多时候在查房时,面对王主任的提问不能应答,用王主任的话说,要将病人的一切信息都要装在脑子里,包括年龄、住院号、病情、检查结果、病情变化、既往病情、每天的饮食、大小便等等都要熟悉。刚开始很不适应,后来熟悉了王主任告诉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及时了解病情,更能很好的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你看,这个医生对我的病很上心,什么都记得,我就是信他!渐渐地我也发现王主任记性好,好几天前的病人的什么检查、疾病什么变化都还有印象。在这方面,我服。
有时候面对患者,与之沟通,要讲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否则你一上来尽是些医学术语,几个病人能明白?这一点,我们王主任每次查房都在给我们现场教学:当讲到胆囊结石和胆总管关系时,王主任打比方最多的就是:胆总管就是西瓜主藤子,胆囊就是西瓜,现在西瓜长石头了,还要弄清楚主藤子有没有长石头(做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当讲到腹股沟疝使用补片为什么要在三个月内预防便秘、咳嗽、体力劳动时,就打比方说窗帘,补片就是补在肉上的窗帘子,便秘、咳嗽、体力劳动就是三只手,不停的扯帘子,迟早会把帘子扯下来……………形象生动的讲解,病人能接受,这一点也能看出王主任积累的经验很厚。这一点,我得学。在手术过程中,好的助手能省很多力气,而配合不好的助手能让术者的心情瞬间崩溃。我刚开始协助王主任做腹腔镜手术时,基于以前可怜的经验,总是慢两拍,王主任在三番两次讲解注意点后,让我仔细揣摩。我却是前面记后面忘,结果我就成了科室受训“专业户”,不光手术,平时教学查房也屡犯错误,王主任的教条:凡事事不过三,你一遍不用心,我教你第二遍,要是你还不用心,那我就惩罚你,罚到你长记性为止。这一点,我赞成,无压力无动力。太高深的我也没那个文采,总之,王锋主任给我的印象就是:对待患者能用心诊治,一切能为病人着想;对待手下同事能用心带教,亦师亦友。最后祝愿我们普外科在王锋主任的带领下再创辉煌。
论医生的责任心
作者:戈瑶
“请问王锋主任在吗?我是来专门来找王主任看病的。”医院上班的八年间,几乎每天早晨都能在医生办公室听到的一句话。在我看来,这句简单的话语里饱含者病人们对王主任的信任,而这份信任绝对是王主任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多年积累起来的。在这个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时代,面对这份信任,我们很轻易的被深深感动着和激励着。当医生的辛苦与压力自不必言说,偶尔也会因某些原因会与患者发生矛盾和冲突,尤其经常听闻各种医闹、伤医、杀医事件的发生,时常觉得当医生越来越难。但总会有很多病人带给我们的感动瞬间如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一帧帧闪现,也就觉得当医生再累再难也是值得的。记得有一位患乳腺癌的病人治愈出院后,每年春天都会采摘自家院子里那些最大最香最艳的栀子花和月季花送来科室;记得有一位患胆石症并阑尾炎的患者治愈出院后,他医院每层楼的墙上都贴了一张;记得有一位因结扎术后长期腹痛被治愈的患者,在得知我生宝宝的消息后,专门打来电话祝贺问候。记得有一位69岁高龄的腹股沟疝患者,在出院前连续3天晚上花两个小时戴着老花镜坐在办公桌前特地用毛笔字和大红纸给我们写了一封感谢信;还记得……每当病人出院时用双手紧握着我的手表示感谢时,我都心怀无限的喜悦和感动,充满了无限的前进的动力。“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所有从医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其实回归到医患关系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的落脚点都在医生的责任和患者的信任。作为医生,除了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医德,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现代医学虽然昌盛发达,各种新技术和新药物更新换代、层出不穷,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有很多诸如癌症、艾滋病的疾病尚未被人类攻克。正视现代医学的缺憾,奉献出我们的责任心与仁爱之心,对待患者时经常想想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Tocuresometimes,Torelievesometimes,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