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科领域,我们习惯于将腹股沟区的解剖理解成为一个管道,即腹股沟管,这个管道有内口和外口,以及关闭这个管道的机制,腹股沟疝的组织修补术也是基于重建腹股沟管的解剖机制而设计,并以腹股沟管的思维来理解解剖和手术的相关问题。
背景资料阅读1:点击这里腹股沟管的内环口和外环口的解剖学本质都不是“口”
背景资料阅读2:点击这里人类进化、直行行走是如何导致腹股沟管解剖的变化
我们在医学教育中所学的知识,多数来源于尸体解剖,手术中所见到的解剖关系,也是平躺下的视角,对于要真正理解腹股沟的解剖,这些视角还不够,需要从活体、运动解剖和人体直立行走的视角全面审视。
这是我们习惯的解剖视角(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际的腹股沟在人体直立时是这个空间形态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多几个姿势更利于理解(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哲教授是非常出色的解剖学家,以上图片来自李哲教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哲教授对腹壁肌肉的力学关系又深入的理解,本图可见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力学方向相互垂直,在活体的情况下,肌肉是有张力的,两者这间的作用遮蔽了“内环口”和直疝三角,使腹股沟疝不会发生。
腹横肌的角色也非常重要:腹横肌的内层深筋膜为腹横筋膜,腹横肌的腱膜成为腹直肌后鞘的弓状线,在活体情况下,这个腱膜膜和腹横肌一起,也是有张力的,作用于腹横筋膜,将“内环口”的凹间韧带(腹横筋膜)拉紧,也成为关闭“内环口”的重要机制。
所谓的腹股沟管,在正常的人体只是肌肉的间隙,男性由于精索的作用,这个间隙容易被破坏,而导致腹股沟疝的发生。
目前的腹股沟疝组织修补术中,最成功的术式无疑是Bassini手术和Shouldice手术,其公认的手术原理是重建腹股沟管后壁和腹股沟管的关闭机制。
背景资料阅读:点击这里历史上Bassini或Shouldice手术效果那么好,作为医生,你会为一位年轻患者实施这种术式吗?
如果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看,腹股沟管的保护机制是腹壁肌肉筋膜由于张力的存在而相互重叠并遮蔽,使腹腔内容物不再疝出。现代的营养学研究也发现,腹外疝的发生与腹壁肌肉的含量减少有关,也支持腹外疝的“肌肉”理论。
因此,传统的组织修补术的原理,应该加上一点,就是:更有效地消灭了肌肉之间的间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