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睾丸的两层鞘膜之间仅有极少量积液。当鞘膜腔内的液体超过正常量时就称为鞘膜积液。鞘膜积液的病因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性鞘膜积液是腹膜与阴囊之间的积液,多数于生后18个月内消失。后天性鞘膜积液由于精索部分的鞘膜突未完全闭合,鞘膜分泌过多或吸收过少,也可继发于创伤、出血、感染、睾丸扭转和肿瘤等。
检查方法
(1)使用高分辨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线阵式探头,频率应≥7MHz,可采用10~15MHz。
(2)检查步骤:
①将阴茎上提至前腹壁,用纸巾或衣物遮盖,嘱患者用手固定。阴囊睾丸过分下垂者,需用纸巾或治疗巾将阴囊适当托起。阴囊表面多加耦合剂,以保证皮肤与探头之间充分接触。
②患者通常采用仰卧位,暴露下腹部和外阴部。检查阴囊或轻度精索静脉曲张时,可采用直立体位补充检查。
③进行阴囊纵断扫查和横断扫查,以灰阶声像图为主。然后辅以彩色和频谱多普勒检查。
(3)根据不同类型的鞘膜积液,重点扫查部位应有所区别:
①睾丸鞘膜积液(最常见),重点扫查阴囊。
②精索鞘膜积液(少见),重点扫查患侧阴囊根部及腹股沟区(精索部位)。
③交通性的鞘膜积液(常合并腹股沟疝)重点扫查患侧阴囊根部和阴囊,并利用Valsalva动作观察呼吸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2.检查内容
(1)记录双侧睾丸形态大小,患侧睾丸周围有无积液征象,约略估计积液量的多少,并记录睾丸包膜至阴囊壁的最大距离(无回声区的宽度)。
(2)记录积液区内有无回声。如细线样分隔及低水平点状回声。
睾丸鞘膜积液分型鞘膜积液类型:根据鞘状突闭合部位不同分为类型:
1.睾丸鞘膜积液,鞘状突闭合正常。分为先天性及继发性。
继发性原因由炎症、外伤肿瘤和丝虫病引起,积液可混浊、血性或乳糜状。
2.精索鞘膜积液,鞘状突两端闭合正常。
3.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鞘状突在内环处闭合,精索处未闭合,并与睾丸鞘膜囊相连,与腹腔不相通。
4.交通性鞘膜积液(先天性),鞘状突未完全闭合,鞘膜囊的积液可经一小管与腹腔相通,又称先天性鞘膜积液。有时可合并肠管与大网膜进入鞘膜囊,称为先天性腹股沟疝。
超声表现
声像图特征为阴囊或腹股沟区可见椭圆形或片状的无回声区,透声好(单纯性),偶可合并感染而表现为无回声区内多发散在光点及多数分隔回声(继发性)。
1.睾丸鞘膜积液超声表现为阴囊明显增大,阴囊内充满无回声区,无回声区的大小取决于鞘膜积液量,睾丸附着于鞘膜囊的一侧,不随体位改变而任意变动,液体三面包绕睾丸,单纯性鞘膜积液时睾丸、附睾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无异常,然而继发于炎症、外伤时无回声区常见浮动的点状低回声或细线样或多数分隔状不规则回声。
2.精索鞘膜积液,超声表现为阴囊的上方或腹股沟区可见一椭圆形或梭形的无回声区,阴囊增大不明显。
3.睾丸精索鞘膜积液超声表现为液体从三面包绕睾丸,并延伸到精索部位,其纵断面呈梨形,上端较窄。
4.交通性鞘膜积液超声表现为无回声区随体位变化而改变其大小,无回声区与腹腔相通,仰卧时探头加压暗区缩小,站立位时暗区变大.
注意事项
1.单纯性睾丸鞘膜积液为无回声,或有弥漫的细点状低回声。
2.积液内出现细线样或分隔状不规则回声,提示继发性鞘膜积液(既往可能有阴囊外伤史、泌尿生殖系感染史)。需排除附睾、睾丸肿瘤、炎症所致的继发性鞘膜积液,应仔细检查附睾与睾丸。
3.Valsalva动作有助于鉴别是否为交通性鞘膜积液或合并腹股沟疝。
4.正常成人约有8%以上可见鞘膜腔内少量液体,属生理现象。液体产生的无回声区主要位于附睾和睾丸上极,勿误诊为鞘膜积液。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