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午,手术台上,神经外科徐玉堂大夫正聚精会神的给一位脑梗塞病人做脑动脉搭桥手术,仅一墙之隔的手术室,另一台手术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接受手术的患者正是徐大夫的父亲。
是什么让一个儿子在父亲生病时不能陪在身边,是什么让一位医生在父亲手术时依然可以安心手术?
1月2日晚,徐大夫的父亲突发腹痛,当晚徐大夫值夜班,只好委医院,经我院普外科大夫检查后确诊为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后,徐父的疼痛暂时缓解了,但是必须紧急手术治疗,最终手术时间定在了第二天上午。
他并没有跟科里任何人说起自己父亲住院的事情,而是默默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第二天早交班后,匆匆赶往普外科,跟普外科的同事商议父亲手术的事情……普外科贾玉东主任听说徐玉堂大夫上午还有台手术,异常坚定地说:“放心吧,有我们呢!”
上午9点多,徐玉堂的身影准时出现在了手术室,洗手、穿手术衣……动作沉稳而又娴熟,而此时,隔壁手术室的父亲也已经躺在了手术台上。上午10点,徐父跟自己儿子的手术几乎同时进行,只不过儿子是在为他的患者解除病痛。▲右一徐玉堂大夫手术中
两个小时后,徐大夫父亲的手术顺利结束,安返病房,普外科的医护人员把一切都已安排妥当。
徐大夫的手术从上午10点一直到下午5点多才结束,7个多小时滴水未进的他来不及喝口水就匆匆赶去看望自己的父亲,紧握父亲的双手,深感愧疚,父亲慈爱的眼神让他忘记了疲惫,想必此时的父亲,也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吧!
当被问及为什么没告诉领导,可以让同事代替上台(做手术),徐玉堂大夫腼腆的笑了笑说:“科里人员紧张,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这个病人我比较了解情况,还是我上台比较好,况且我父亲也不是大手术,交给同事们我放心。”
简短朴实的话透出的是责任,是担当,是对这身“白衣”最好的诠释,当然,还有同事间的团结互助,医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徐玉堂大夫工作一直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就在前几天晚上,医院看病的,结果碰到科里正在抢救病人,二话没说就加入到抢救队伍中,两个小时的抢救结束后,儿子已在办公室睡着了!
在每个医务人员眼里,病人和家人同样重要,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是选择了救死扶伤的天职和使命,就要履行这份职责,担起这份责任。
个人简介
徐玉堂住院医师,年从青岛大学医学院毕业,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1年。
专业特长: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创伤、脑出血的诊治,手术的显微镜下操作。
微编:高秀芬胡丽英
校对:王晓莉林森高莹
审稿:李虎庆王昕
科室投稿:gyshehuib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