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脐内镜手术(transumbilicalendoscopicsurgery,TUES)是近10年来诞生的腹腔镜手术新术式,通过脐孔完成传统腹腔镜多孔条件下的手术操作,具有更好的微创效果,尤其是切口愈合后隐蔽于脐部皱褶内,可以达到腹壁“无瘢痕”的效果。目前TUES主要用于胆囊切除,而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较少。上海医院郁林海主任团队在丰富的TUES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基础上,结合三孔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repair,TAPP)的经验体会,使用常规器械行TUES-TAPP,手术均获成功,无需辅助孔。
01病例选择能够耐受气腹手术的成年腹股沟疝;排除有下腹部手术史可能有粘连,以及有肝功能不全或其他原因致腹水者。
02手术方式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头低脚高15°仰卧位,术者与助手均立于患者健侧。脐孔皱壁内3、7、11点位处做5mm放射状切口,置入3枚5mm金属trocar,充入CO2气体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mmHg(1mmHg=0.kPa)。
图1脐孔内3个5mm切口
图2置入3枚金属5mm金属trocar
置入5mm30°腹腔镜和常规腹腔镜器械,腔镜直视下疝环口上方2cm切开腹膜,分离Retzius间隙和Bogros间隙,显露耻骨联合、耻骨梳韧带。剥离还纳或横断疝囊(阴囊疝远端未作过多剥离,予以横断),将精索腹壁化,女性患者将子宫圆韧带腹壁化,内侧过中线,下方过耻骨结节和耻骨梳韧带,外侧接近髂前上棘。疝囊剥离后见到腹膜反折线,尽量向头侧游离腹膜边缘,到骼前上棘水平腰大肌表面。扩大11点位5mm切口置入10mmtrocar,将10cm×15cmUltrapro补片卷曲后由此送入腹腔。放置补片要求内侧越过中线,下方过耻骨梳韧带,覆盖疝环口和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并延伸至腰大肌表面,覆盖整个肌耻骨孔。康派特胶固定,4-0V-Loc缝线连续缝合腹膜。脐部切口皮下可吸收线缝合,皮肤输液贴粘合。
图34-0V-Loc线连续缝合腹膜
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5.2月,无腹股沟疝复发,无明显腹股沟区疼痛,切口瘢痕隐蔽。
图4术后2周脐孔瘢痕隐蔽
03技术优势TUES-TAPP与普通TAPP及使用单孔三通道装置完成TAPP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①切口较小,完全隐蔽在脐孔皱褶内,达到病人对美观的要求。
②微创优势明显,切口小,痛苦少。仅在脐孔内做3个5mm左右的切口,而且沿脐孔放射状分布,相比使用单孔三通道装置约30mm切口,对脐孔组织神经的破坏更小,术后疼痛轻,本组20例术后第1天VAS评分仅为(0.7±0.8)分,均未使用止痛药物。术后离床活动早,一般术日均可离床,改善术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更加符合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
③无需昂贵的单孔三通道装置,使用重复利用的5mm金属trocar,节省住院费用。
④放置补片时扩大的10mm切口需要“8”字缝合1针,其余5mm切口无需缝合,节省单孔三通道装置手术在穿刺进腹与手术结束时关闭切口的时间。
⑤对于传统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疝,内环口疝囊轻微粘连,剥离亦无操作障碍;对于GilbertⅢ型,疝囊较大予以横断疝囊,既节省手术时间,又能减少组织损伤,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故TUES-TAPP亦能解决普遍认为TEP技术不宜开展的难复性疝及复发疝。
04技术要点①关于脐部穿刺孔的位置选择,刚开展本手术时,可以将切口离脐中心稍远一点,之后慢慢将切口集中在脐孔皱褶处。选择3、7、11点位处切口能同时兼顾双侧疝的操作。具体操作遵循以下2个原则:第一,由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腹壁化与疝囊剥离均是自上而下,因此镜头左右放置,主操作孔在前,牵拉钳在后,视野更为清晰;第二,主操作孔与辅助孔保持最大孔距,再考虑镜头置入位置,利用30°镜完全可以通过穿插合理与操作孔器械避让。操作无需特殊长短器械。
②手术器械置入部位相对集中,“筷子效应”会更加明显,不易形成标准的操作三角,故对术者技术要求更高,需要熟悉精准的结构辨认。为防止单孔手术误操作引起的出血,初期可使用超声刀分离,熟悉后亦可使用剪刀与分离钳钝锐性结合完成分离。
③腹膜的缝合关闭,使用4-0V-Loc缝线虽增加了一小部分费用,但避免单孔下打结困难,同时尽量防止撕破腹膜,节省手术时间。
④助手腹腔镜视野的调控很容易受术者操作的影响,因此很多情况下术野不在视野正中心,要求两者对每一步操作有预判,操作精细,在操作受镜头视线干扰的情况下,与助手合理避让,配合默契。早期的TUES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会面临这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练习后,操作本身并不构成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手术时间会逐渐接近普通多孔腹腔镜手术,正如传统手术向腹腔镜手术转化之初所面临的适应过程一样。
责任编辑
Zelin
医梯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