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腹股沟疝症状
腹股沟疝严重
腹股沟疝手术
腹股沟疝治疗
良性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术后

教你学习腹部解剖

腹前外侧壁的肌层

解剖概述

腹前外侧壁主要由3层阔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构成。腹直肌和锥状肌构成中线附近的前腹壁。3层阔肌在近端以广阔的肌性结构附着于肋骨、椎骨和骨盆,在远端以广阔的腱膜附着于肋骨、白线和耻骨。每一块阔肌均参与形成腹直肌鞘和腹股沟管。

男性睾丸位于阴囊内。阴囊由前腹壁外翻形成。睾丸在发育过程中穿过腹壁,输精管伴随其后。这个迁移过程经过腹股沟管。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自腹股沟管浅环(外口)延伸至腹股沟管深环(内口)。女性腹股沟管直径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男女两性腹股沟管的结构相同,但内容物不同:男性腹股沟管内有精索穿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穿行。下文的操作指导以男性为例,也适用于女性尸体的操作。

解剖操作顺序如下:学习腹壁的3层阔肌,重点在于腹股沟区。显露腹直肌鞘及其内容物,翻开前腹壁。

腹壁的骨骼构成可观察人体骨骼标本,熟悉以下结构(图4.7)

·剑胸结合·剑突·肋缘·耻骨联合·耻骨嵴·耻骨结节·髂前上棘·髂嵴·髂结节

图4.7?腹前壁的骨性结

解剖指导

腹外斜肌

1.修洁腹外斜肌表面残留的浅筋膜,置于组织收集箱内。

2.观察腹外斜肌,注意其肌纤维由外上斜向内下(图4.8A)。腹外斜肌近端附着于第5~12肋的外表面。有广阔的腱膜附于白线、耻骨结节和髂嵴前半部。

3.在腹股沟区,钝性分离修洁腹外斜肌腱膜。

4.注意腹外斜肌腱膜裂口有精索(子宫圆韧带)穿过。该裂口为腹股沟浅环(图4.8A)。

5.辨认腹外斜肌腱膜的下述特征。

●外侧(下)脚—形成腹股沟管浅环的下缘,纤维附于耻骨结节。

●内侧(上)脚—形成腹股沟管浅环的内侧缘,纤维附于耻骨嵴。

●脚间纤维—腹股沟管浅环外上方跨过内外侧角的细纤维。可以防止两个脚分开。

●腹股沟韧带—即腹外斜肌腱膜下缘。自髂前上棘连至耻骨结节。出腹腔的血管和神经从腹股沟韧带后面进入下肢。

●腹外斜肌腱膜形成腹股沟管前壁,腹股沟韧带形成其下壁。

6.在腹股沟管浅环的边缘,观察自腹外斜肌腱膜延伸至精索的薄层筋膜,该层筋膜为精索外筋膜,是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精索覆膜。

7.注意髂腹股沟神经的一个分支出现于腹股沟浅环,位于精索(子宫圆韧带)前面。髂腹股沟神经支配外生殖器前面以及大腿内侧面的皮肤感觉。

8.在图谱上学习腔隙韧带。该韧带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由向后附于耻骨梳的纤维构成。

图4.8?构成腹股沟管的肌层。A.腹外斜肌;B.腹内斜肌;C.腹横肌

腹内斜肌

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构成腹前外侧壁的中间层。为显露腹内斜肌,可切断部分腹外斜肌并向下翻(图4.9)。双侧均可依此操作。

1.自髂前上棘向上垂直切开腹外斜肌至脐平面(图4.9A,切口1)。将手指插入切口1,向内分离肌层,继续水平切开至半月线(图4.9A,切口2)。

2.将手指插入切口2,向下探至腹股沟韧带,分离腹外斜肌与下方的腹内斜肌。操作时注意此处为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融合处,手指无法触及内侧的半月线。

3.沿半月线向下剪开腹外斜肌腱膜至腹股沟管浅环(图4.9A,切口3)。注意勿破坏邻近结构。

4.向下翻开腹外斜肌瓣(以腹股沟韧带为折点),显露腹内斜肌的腹股沟部(图4.9B)。

图4.9?腹外斜肌切

5.在图谱上学习腹内斜肌的附着和肌纤维走向。腹内斜肌近端附于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半,远端附于第10~12肋下缘、白线、耻骨嵴和耻骨梳。注意观察腹内斜肌的纤维走向自外下行向内上(垂直于腹外斜肌纤维方向)。

6.观察显露的腹内斜肌腹股沟部。其下部肌纤维弓形横跨精索(子宫圆韧带)

附于耻骨梳(图4.10)。腹内斜肌的弓状纤维构成腹股沟管上壁的一部分,部分纤维延伸构成腹股沟管后壁的一部分(联合腱;图4.8B)。

7.观察位于腹内斜肌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表面的小束肌纤维(图4.10),即腹内斜肌形成的覆盖精索的提睾肌和筋膜。在女性,提睾肌和筋膜则包绕子宫圆韧带。

8.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有2条神经(图4.10)。

●髂腹股沟神经—经腹股沟管穿出浅环。

●髂腹下神经—位于髂腹股沟神经的上方,并与其平行。

图4.10?腹股沟区的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部。在腹股沟区,腹横肌与腹内斜肌的附着和肌纤维走向相似。

1.在图谱上学习腹横肌的起、止点及肌纤维走向。腹横肌近端附于第7~12肋软骨的内表面、胸腰筋膜、髂嵴以及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3。其远端附于白线、耻骨嵴和耻骨梳。

解剖操作要点:因腹横肌与腹内斜肌腱膜远端融合形成联合腱,较难分离。操作时若不需要暴露腹内斜肌,请直接阅读“腹股沟管深环”这一部分。如果需要分离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则继续下一步的操作。

2.向外侧追踪髂腹股沟神经可找到分离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平面。

3.寻找位于腹股沟管浅环附近的髂腹股沟神经,向外侧分离至在腹内斜肌表面消失(图4.10)。

4.用探针沿髂腹股沟神经走行方向分离腹内斜肌纤维。

5.将手指探入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向内下方分离两层阔肌至弓状线和联合腱,可见两层阔肌至耻骨梳的腱膜附着处互相融合,难以分离。

6.注意观察腹横肌下方的游离缘略高于腹内斜肌的游离缘。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纤维构成腹股沟管的上壁,两肌腱膜的内侧结合部分参与构成腹股沟管后壁(图4.8C)。

7.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纤维下方的腹壁缺乏肌层覆盖(图4.10),形成腹股沟管后壁的薄弱区。

腹股沟管深环

腹横筋膜衬于腹肌内面。腹股沟管深环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引带穿过腹横筋膜的位置。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上方。男性的深环中有输精管通过,女性则穿行子宫圆韧带。

1.向下牵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图4.10)。

2.用探针向上提起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纤维。

3.观察穿过腹横筋膜的腹壁下血管(图4.10)。该血管位于腹膜外筋膜层内。

4.深环位于腹壁下血管的外侧,可借输精管(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该区域定位。

5.腹股沟管的边界可总结如下(图4.8)。

●深—腹股沟管深环。

●浅—腹股沟管浅环。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下壁(底)—腹股沟韧带及腔隙韧带。

●上壁(顶)—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纤维。

●后壁—外侧为腹横筋膜,内侧为联合腱。

临床意义

腹股沟疝

腹股沟管是腹壁的薄弱区,腹腔脏器可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疝。腹股沟疝依据其相对于腹壁下血管的位置分类。腹股沟斜疝经腹壁下血管的外侧突入腹股沟管深环,穿腹股沟管(斜行穿过腹壁)(图4.11B)。相反,腹股沟直疝自腹壁下血管的内侧突出腹腔,相对直接地穿过腹壁(图4.11C)。

图4.11?腹股沟疝。A.穿经腹壁结构的解剖关系;?B.腹股沟斜疝由腹壁下血管外侧穿出腹腔并进入腹股沟管;C.腹股沟直疝由腹壁下血管内侧穿出腹腔

医院

重点诠释临床中常见疾病治疗时的疾病诊断、针刀微创手术入路、安全点的定位、危险区的划分、入路术式及刀法、手术操作及步骤解析、讲解各种病症的影像诊断、局部解剖及术后手法等。针刀医学综合班:每班计9天,传授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六大组成部分、十一种进针刀方法,重点传授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

魏孝生:(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gugoushan.com/fggnzz/210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