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俗称“疝气”。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
分类:
1.易复性疝临床特点是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患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2.难复性疝临床特点为较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滑出腹腔的盲肠常与疝囊前壁发生黏连。除了肿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3.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通常都是斜疝。临床特点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4.绞窄性疝患者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腹部体征呈不对称腹胀,有腹膜刺激征,甚至出现休克体征,需行急诊手术。
腹股沟疝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疝修补外科手术主要有两类:张力修补术和无张力修补术。
术前健康指导:
1.注意有无存在使腹压升高的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
2.术前两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剧烈咳嗽及受凉感冒;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术后健康指导:
1、体位与活动指导:术后六小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术后切口放置沙袋压迫12-24小时以防止伤口出血发生继发感染,勿随便移动沙袋位置。2、注意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一旦发现切口感染,应尽早处理。若发现切口敷料污染或脱落,应及时更换。3、饮食指导:术后6-12小时可进流食或半流食,次日可进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的饮食。因术后卧床时间较长,肠蠕动慢,水分被吸收易发生便秘,而造成腹压过高,易引起复发。因此,应注意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4、预防腹内压增高因素:(1)防止剧烈咳嗽:术后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而引起的剧烈咳嗽。指导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以免缝线撕脱造成手术失败。(2)保持排便通畅: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若便秘给予通便药物嘱病人勿用力排便。(3)积极处理尿潴留:若有排尿困难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必要时导尿。5、并发症的观察如切口感染及阴囊水肿
出院健康教育:1、出院后注意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2、保持排便通畅,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防便秘发生。
3、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如肺部疾患,前列腺肥大等。4、注意避免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5、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6、若疝复发,因及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