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是腹腔脏器在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被挤入未闭合的鞘状突时形成,犹如孩子的腹股沟或阴囊处长了一个「包」,俗称「疝气」或「小肠疝气」,是最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
有的出生后即可发病,婴幼儿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右侧多于左侧,单侧多于双侧。主要表现为腹股沟至阴囊可回纳的无痛性包块。
若不能还纳,而停留在疝囊内可形成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最常见的并发症。
宝宝为什么会有疝气呢?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病因有先天性因素及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即腹膜鞘突未闭;后天因素:哭闹、便秘、慢性咳嗽、腹水、用力、跳动及病理性因素如巨结肠、尿路梗阻等。有时未闭鞘突呈一狭窄的管腔或部分闭合,则形成各种类型的鞘膜积液。
疝的构成都有什么?
腹股沟疝的基本病理包括疝囊、囊颈、腹壁缺损。内容物多为小肠,较大的儿童大网膜可进入疝囊。女性患儿的疝内容物可有卵巢、输卵管。有时右侧疝内容物可以是盲肠和阑尾。
怎么确定宝宝是否得了疝气呢?
小儿斜疝典型表现为腹股沟区有光滑、稍高起的局限性柔软包括,有时可坠入阴囊。哭闹、大便时用力,则包块出现或增大,安静或睡眠时可不出现或容易还纳入腹腔。
有时在新生儿期间即可出现体征,大部分在2-3个月或更晚出现包块。如果疝内容物为肠管,用手推压还纳过程中可有咕噜咕噜的气过水声,因而俗称“疝气或小肠疝气”。
小儿斜疝容易嵌顿(包块不能自行还纳),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变硬,不能还纳,患儿哭闹不止,可伴有呕吐、腹胀、发热等症状。
得了疝气怎么办?
斜疝很少自愈,随年龄增长疝块增大,并可发生肠管嵌顿、缺血,应早期治疗。
1、非手术疗法:疝气带疗法。此法一般只是暂时使用或配合其他疗法。
2、手术治疗:儿童疝的手术目标是闭合疝囊,修补腹壁缺损,故儿童疝气手术仅做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机:1岁以上基本没有自愈可能,建议手术。1岁之内可以观察,但是疝囊过大,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比较影响生活者,可以放宽手术年龄到6个月甚至4个月月龄。
医院儿外科现开展小儿外科特色腹腔镜隐瘢痕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几乎无法查见,并且能发现对侧是否有隐匿性疝等优点。
疝气带
手术治疗
①术中
②术后
③术后切口
嵌顿疝的治疗
斜疝嵌顿12小时以内者,一般可用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应由专业医师进行,切勿自行暴力挤压疝块,会出现肠管损伤,可导致肠破裂、肠穿孔、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还纳后2-3天可择期行手术治疗。复位后应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腹痛、或腹膜刺激症状。
嵌顿时间过长,高度怀疑肠坏死。或者疝环卡压肠管过紧,手法复位失败,则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我院手术室夜间急诊也可提供腹腔镜微创器械,保证宝宝可以急诊接受微创隐瘢痕的特色手术服务。
编写▍儿外科张风辉
审校▍儿外科李胜
长按扫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