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对于人们来说是比较常见的,一般大人得的比较多,有的小孩子也会发生这种疾病。小孩子在得了疝气后,妈妈要特别重视,因为严重的话对孩子的身体会带来一些身体上的影响,会引起疼痛,应及时治疗。那么孩子得了疝气怎么办?
“疝气”又称腹股沟疝,是小孩子最常见外科疾病之一,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合是发病的基础,而出生后腹内压增高则是孩子发病的导火线。鞘状突随睾丸下降而形成,小儿胚胎发育过程中右侧睾丸下降较左侧稍迟,故右侧腹股沟疝多于左侧,约占60%;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病约占15%。腹股沟疝发生率在0.8%~4.4%,绝大多数发生在男性。
然而,并不是所有开放的鞘状突都将发生腹股沟疝,只有当腹腔脏器被挤入未闭鞘状突时,才形成疝。因此,将鞘状突未闭合,但未表现临床症状者称隐性疝。随着年龄增长,有10%~30%的隐性疝会出现临床症状,称异时疝。进入疝囊的腹腔脏器最多见为小肠,盲肠和阑尾有时也可疝入;女孩则可有卵巢和输卵管。当盲肠、乙状结肠、膀胱或卵巢下滑并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时称滑动疝。若腹腔脏器疝入后不能自行复位而停留在疝囊内则形成嵌顿疝,这是小儿腹股沟疝最常见的并发症,若未能及时处理,可发生绞窄性肠梗阻造成严重后果。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嵌顿疝,由于精索长时间受压,可并发睾丸缺血坏死;女孩则多为卵巢,可致卵巢缺血坏死。
在小儿腹股沟疝发病中,小儿腹股沟疝发病并非由于腹壁肌肉薄弱所致,因此,大多只需单纯内环结扎即达良好治疗效果,不必再修补加强。大多需要单纯内环结扎即达良好治疗效果,而“经腹股沟区解剖入路单纯内环结扎术”是被公认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标准手术。
尽管开放手术技术成熟,但由于解剖腹股沟管、游离疝囊可能造成精索血管损伤、甚至睾丸萎缩,睾提肌挛缩还可诱发医源性隐睾。此外,还不能评估对侧内环情况、避免异时疝的发生。随着微创外科的快速发展,作为微创技术主体的腹腔镜手术得以快速发展。最初,腹腔镜技术仅作为一种评估对侧有无隐性鞘突未闭的诊断工具而被引进,以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安全等优点成为术中诊断对侧隐性鞘突未闭的理想工具。
儿童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均是儿童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它们是同一类疾病,均是先天性内环口或者鞘状突闭合不全所致,所以只需要行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治愈目的。过去使用开刀手术,但开刀手术创伤大,疤痕大,容易损伤重要血管及输精管,术后复发率高,而且只能处理一侧疝,所以开刀并不是理想的方法,腹腔镜手术成为了首选。
腹腔镜案例展示
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治疗组相比较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治疗组复发率更低,并且腔镜术中可以识别内环口和未闭合的鞘状突(CPPV),术中关闭未闭合的鞘状突(CPPV)可以减少对侧异时腹股沟疝(MIH)的发生,其放大效应和精细操作,可最大程度保护男童输精管及生殖血管。
寒暑假为儿童腹股沟疝高峰期,儿童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患侧也要注意预防对侧,儿童单侧腹股沟疝对侧腹股沟区有约7%~10%的可能也发展为腹股沟疝,也就是异时腹股沟疝(MIH)。
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手术适应证
1.腹膜鞘状突闭合过程在出生后仍可继续进行,部分腹股沟疝有自愈的可能,但在出生6个月以后闭合的机会很少。因此,择期手术以出生6个月以后为宜。对于早产儿和3个月以下婴儿若反复发生嵌顿则应尽快手术。
2.斜疝合并隐睾者应早期手术,不应拖延至1岁以后,否则影响睾丸的发育和功能。
3.嵌顿疝手法复位未成功或已确定为绞窄疝者应急症手术,不受年龄限制。
4.既往有开放手术史、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紊乱的复发疝。
(二)手术禁忌证
1.患有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或营养不良者暂不宜手术。
2.患急性传染病者,病愈后根据疾病种类及恢复情况考虑择期手术。
3.脐部或腹股沟区皮肤有感染灶者暂不易择期手术。
4.有出血性疾病在出血倾向未纠正前不考虑施行手术。
5.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不易应用补片修补,以免压迫或刺激精索血管影响睾丸发育。
文
普外科刘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