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彝州唯一医院,多年来,医院的公益性,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医院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医疗健康的获得感,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具体措施。
一、医院管理制度,构建科学、医院管理体系,医院,医院整体服务能力。
医医院医院创建为契机,围绕“质量、安全、管理、绩效”,医院内涵建设。年以来,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6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各项标准,医院章程,医院决策机制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医院各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和制度;开展全员聘用管理、岗位管理、预算决算、成本管理、医院运营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社会效益与运行效率的有机统一,医院发展健康稳定,成效显著。
国家医院绩效考核,全国医院中,国家监测指标排名名,云南省33家三级公立院中综合排名第七名;云南省卫健委公示的年DRGs绩效统计指标显示:出院人次位居云南省第10位(人次),病例组数(组)位居第8位,DRG总量、CMI(1.)位居第10位;费用指数位居第3位(0.8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
在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支持下,主动担当作为,与航空公司开展医疗救援合作,积极探索航空医疗救援模式;创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创伤急救中心等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结合云南省野生菌中毒高发特点,大力开展野生菌中毒防控和救治研究;充分发挥楚雄州紧急医疗救援队、楚雄州急救中心挂靠医院的协同救治优势,积极推进辖区内医联体、专科联盟的建设,打造了具有楚雄特色的急诊急救“四网”模式,即:院前急救网、院内急诊网、医联体网及区域协同网,四网有机结合,形成覆盖全州、辐射周边的网络化、区域协作一体化综合急诊急救体系,具备了陆地救护车、空中直升机的立体救援能力,构筑了一条护佑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高速路”,大幅提升了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有效降低致死率、致残率。急性心梗死亡率由年的10%降到1.2%,《中国含鹅膏毒肽蘑菇中毒临床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年第29卷第2期正式发表,为各级医务人员在含鹅膏毒肽蘑菇中毒临床诊疗方面提供指导意见。
三、以医疗联合体建设为抓手,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32号)及省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分别于年8月9医院9月21医院签约成立医联体,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互认部分检查检验结果,定期调派医疗、医院积极开展坐诊、教学查房、临床查房、手术带教和讲座,组织健康扶贫大型义诊,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医院患者安排日间手术和床位,保障医联体内患者得到及时连续的医疗服务,打造病人不动,专家跑路新型医疗格局,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满足县域群众的健康需求,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
截止年12月,两院区共下派专家人次,组织教学查房次、参与指导手术台次,门诊接诊人次,举办学术讲座次。协助牟定院区,先后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皮肤科、血液病专业组、精神心理科;指导元谋院区成功开展腹腔镜下肝脓肿开窗引流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等18项新技术。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四、多举措落实医改目标任务,医院综合绩效改革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按照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工作要求,以推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为抓手,通过规范诊疗行为,强化临床用药考核,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公示处罚不合理用药处方,严格管控活血化瘀等辅助治疗药物,有效降低药品、医用耗材等费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云南省DRGs评价费用指数连续三年维持在0.88左右,大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平均1.00)。
(二)抓好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以国家《三级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为标准,医院工作实际,围绕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4个方面细化考核指标,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和考核指标(如:DRGs、CMI、低风险死亡率等),引导医务人员收治疑难、危重患者,保证质量安全,提升服务效率,落实基药制度和合理合规使用药物,主动控制医疗费用增幅,降低成本能耗。自年7月实施以来,低风险死亡率控制为零,年权重大于2病例数和三四级手术总量全省排名第十一位,医院名列前茅;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CT85.36%,核磁共振74.83%。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CT85.36%,核磁共振74.83%。
(三)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提供安全、有效、优质、高效医疗的服务。
坚持以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全面落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以《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年版)》为标准,补短板、强弱项,强化专科能力建设,强化重点环节、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监督管理,大力推广微创手术,做好不良事件的分析报告及处置工作,充分发挥DRGs、临床路径等质量管理工具作用,为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建设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8个,医院重点病种、关键技术质量控制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年开展腔镜微创手术例,微创手术占比14.08%;年全国医院满意度调查,患者综合满意度95.86%。
五、大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多维度满足基层群众健康医疗需求。
突破地理限制的会诊和紧急医疗服务,扩大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覆盖面,降低运送病人的时间和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也解决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多维度满足基层群众健康医疗需求。
(一)云心电网络诊断中心医院,运用分散采集,集中判读的方法,解决心电医生紧缺、基层诊断报告不精确等不足,发挥了在医联体、院内心电和院前心电远程信息传输、集中处理心电数据的优势,提高基层高危人群筛查质量,防止漏诊、误诊。截止年12月,完成心电图报告21.2份。
(二)远程会诊系统覆盖全州,医院救治能力。
除医院建立的远程会诊网络平台外,为方便指导基层工作,各专业、各科室利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