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半结肠癌是以横结肠的脾曲为界。由于右半结肠与左半结肠的肿瘤病理学特征、分子发病机制及预后均存在差异,分子分型不尽相同,致使其治疗方式,预后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采取有效的化疗方案对于不可手术的患者进行转化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医院MDT团队为您带来一例晚期右结肠癌转化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详情
基本情况
患者,男,44岁。
主诉:腹胀1年余于.12入院,无腹痛、恶心、呕吐。
查体:ECOG1分,BMI:24.8,神志清楚,外观正常,浅表淋巴结(-),右上腹部深部可触及肿物,大小约10×7cm,质中,固定,无触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
既往史:无特殊。
初步检查
医院,查肠镜:横结肠见一巨大菜花样隆起病灶,肠腔狭窄,镜身无法通过,肠镜病理:腺癌。
基因检测:KRAS基因突变,未检测到NRAS基因突变,BRAF野生型。
.12全腹MRI:结肠肝曲癌(T4N2M0),病灶累及十二指肠降段外缘区及局部腹膜(大小约11×6.5cm)。
.12肺部CT:双肺多发小结节,考虑良性。
CEA:1.5ng/ml,CA:3.8U/ml。
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未见明显手术禁忌。
NRS评分2分。
影像学检查
全腹MR平扫+增强:结肠肝曲癌(cT4bN2),病灶累及十二指肠降段外缘区及局部腹膜。
影像学检查入院诊断
1.结肠肝曲癌(cT4bN2M0,IIIc期,KRAS基因突变,NRAS、BRAF野生型)
2.双肺多发结节性质待定
影像学检查全腹MR平扫+增强:结肠肝曲癌(cT4bN2),病灶累及十二指肠降段外缘区及局部腹膜。
第一次MDT讨论
结直肠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
治疗策略:手术?化疗?靶向+化疗?同步放化疗?
患者特点:44yrs,ECOG1分,有强烈手术意愿,无明显合并症
肿瘤特征:右半结肠癌(cT4N2M0III期)
原发灶:无明显梗阻,穿孔,出血KrasMt
治疗特征:初始治疗,未接受过化疗,可承担靶向药物费用
治疗目的:根治手术
治疗策略:转化治疗
MDT意见:考虑患者体力状态可,可选择贝伐珠单抗+三药化疗
治疗经过
患者手术意愿强烈,充分沟通病情表示理解后,决定先行手术探查,.12.28我院行“腹腔镜探查”,探查见:腹腔内无腹水,肝脏无肿大,表面未见肿物,肿瘤位于横结肠近肝曲,侵及十二指肠。
.01.17-.03.03行4周期“贝伐单抗+FOLFOXIRI”方案化疗化疗后腹胀症状缓解,饮食量恢复至正常。
.02.25MRI:结肠肝曲癌,较前好转,局部后腹膜较前明显改善,十二指肠已未见明显侵犯。
CEA(ng/ml):1.5→3.0;CA(U/ml):3.8→7.6。
.2MRI
全腹MR平扫+增强:结肠肝曲癌(cT4bN2),病灶仍紧靠十二指肠降段外缘区及局部腹膜。PR:↓31%。
第二次MDT讨论
参加科室:结直肠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
手术?or继续转化治疗?
MDT意见:原发灶明显改善,与十二指肠关系较前清晰,可考虑手术治疗,停用贝伐单抗至少6周,期间继续全身化疗
.03.24-.04.03行第5-6周期“FOLFOXIRI”方案化疗。
.04.21MRI:结肠肝曲肠壁轻度不规则增厚,管腔通常,边缘清晰。
年12月、年2月、年4月分别查。
CEA(ng/ml):1.5→3.0→2.5;
CA(U/ml):3.8→7.6→5.5;
.4MRI全腹MR:病灶与十二指肠关系逐渐变清晰,十二指肠未见明显受侵。
NRS评分1分。
第三次MDT讨论
参加科室:结直肠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肝胆外科
手术?or继续转化治疗?
MDT意见:决定手术探查。
.05.03我院行“腹腔镜辅助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D3)+大网膜切除术”。探查见:腹腔内无腹水,肝脏无肿大,表面未见肿物,肿瘤位于横结肠近肝曲,浆膜可疑受累,与十二指肠关系密切,尚可推动,SMV旁和MCA旁见数个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右半结肠+大网膜)溃疡型中分化管状腺癌,浸润浆膜下层,间质见增生的纤维组织及淋巴组织,结合病史,符合TRG2级,间质未见脉管瘤栓及神经侵犯。回肠切端、结肠切端净。阑尾未见肿瘤,数目如下:回肠周(0/3),结肠周(0/22),“第4组”0/3,“第6组”0/1,“回结肠A旁”0/4,“结肠中A根部”0/4。术后诊断:结肠肝曲癌(ypT3N0M0,IIa期)。术后.05.31-.08我院行“FOLFOX”术后辅助化疗5周期。此后定期复查,随访至.03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病程回顾
病程回顾
病例小结
1.对于局部进展期患者,需综合考虑肿瘤特征,年龄,体力状态,是否合并症等因素,充分进行多学科讨论制定方案。
2.对可能转化患者,要选择高反应率的化疗方案,可选择三药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联合或不联合靶向治疗。
3.接受三药治疗的患者,应密切注意血液学毒性、腹泻、乏力等副作用,酌情可使用预防性升白药物,需下调伊立替康及氟尿嘧啶剂量,并充分沟通提高依从性。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