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男人们的成长路上
除了常见的
关于小鸡鸡的各种问题外
“蛋蛋”的各种问题
也是儿外科门诊常见的问题
最常见的是
“大夫,我孩子蛋蛋大小不一样
怎么办???”
实际上导致蛋蛋大小不一样
的疾病有多种
最常见的就是
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
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两种情况该咋治
……
1
腹股沟疝有斜疝和直疝,小儿腹股沟疝几乎均为斜疝,也是最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发病率较高,足月儿约3.5-5%,早产儿相当高约9-11%,男女比例为5:1甚至10:1,发病部位以右侧多见,占60%,左侧为25-30%,双侧为10-15%。
鞘膜积液的发病率与腹股沟斜疝相似。
2
很大家长都在想,孩子患疝气,这病因是什么呢?
先来说说腹股沟斜疝,由于腹腔通往阴囊的鞘状突未闭合,且未闭合的鞘状突宽大,导致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宽大的鞘状突进入阴囊或腹股沟区而形成。
通常下来的为小肠,也可为大网膜或结肠。根据鞘状突闭合程度不同及与睾丸的关系不同,小儿腹股沟斜疝可分为睾丸疝及精索疝。
左侧为睾丸疝,右侧为精索疝
斜疝示意图
鞘膜积液病因与斜疝类似但未闭的鞘状突直径细小,腹腔内脏器或组织无法通过未闭的鞘状突进入,只有允许腹腔内液体经鞘状突流注而积聚在鞘膜囊内,故而称为鞘膜积液。
有时如果未闭的鞘状突直径较宽,液体可在阴囊及腹腔内流动,我们称之为交通性鞘膜积液。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腹腔内脏器和组织及液体一起进入腹股沟或阴囊,就是斜疝合并鞘膜积液。
3
两种疝气的临床表现
腹股沟斜疝主要表现为阴囊或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常于哭闹及用力时出现并增大,患儿安静、放松时可以自行消失,一般不会有疼痛不适的症状。
但有时可以持续存在数小时,引起哭闹,明显不适,甚至出现呕吐。对于下降入阴囊的斜疝家长会发现患儿从腹股沟区到阴囊都鼓起来,会以为蛋蛋不一样大。
不一样大的蛋蛋
(男孩儿也害羞,此图自行脑补!)
如疝内容物在疝囊颈部阻塞而不能换纳入腹腔内称为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简称嵌顿疝。
女孩的腹股沟包块绝大多数是由卵巢疝入疝囊引起,因此包块较小,往往不仔细观察不易发现。
▲女性斜疝
鞘膜积液:常为腹股沟区及阴囊内肿块,大小不一,增长较慢,不同不痒,无任何症状,肿块较大者可有坠胀感。
查体腹股沟及阴囊内可扪及圆形或椭圆、甚至梨形形光滑肿块,囊性,无触痛,表面可呈淡青色。
如为交通性鞘膜积液肿块可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站立或活动时肿块增大,平卧后积液可减小或完全消失。
女孩的圆韧带囊肿表现为腹股沟区包块,无压痛,不能还纳。
4
家长们最关心的治疗问题,
医生是这样说滴~
超过6月龄的婴儿,自愈可能性很小,并且容易发生嵌顿,可能导致肠管缺血坏死,所以建议及早手术。
但对于3个月以下有嵌顿史婴儿腹股沟疝因尽早手术,对于1周岁后不愈的鞘膜积液自愈可能性极低,也应行手术治疗。
对于嵌顿疝患儿,由于疝内容物出现血运障碍时发生缺血坏死,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新生儿发生嵌顿的危险性特别高。
如果治疗延误,可迅速进展至绞窄儿导致肠坏死,甚至死亡,危害极大。
所以对于发现疝块突然增大,不能还纳,质硬,且伴有触痛或触之患儿哭闹、腹胀呕吐的患儿均因注意嵌顿疝可能,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诊治,导致肠管缺血坏死。
对于嵌顿十二小时以内的嵌顿疝,如局部皮肤无红肿,无发热及腹胀,可行手法复位,过24-48小时局部肿胀消退后行手术治疗。
而对于嵌顿时间超过12小时,疝块表面皮肤红肿,腹胀、发热、腹膜炎的患儿应行嵌顿疝切开复位,应仔细探查有无肠管坏死,以免延误治疗。
▲有斜疝患儿哭闹及疝块突然增大,不能还纳,质硬,且伴有触痛或触之患儿哭闹、腹胀呕吐的患儿均因注意嵌顿疝可能。
▲嵌顿疝手法复位示意图
5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病因主要是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多数患儿的腹壁薄弱不明显,只需疝囊高位结扎,不需像成人腹股沟斜疝需做修补术,就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1、传统手术是在腹股沟区顺皮纹方向切口,分离各层,显露腹股沟管,于外环口处分离显露精索,于其内上方寻找疝嚢,向上分离至腹膜外脂肪,高位结扎。
经腹股沟开放切口是经典术式,但将鞘状突与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分离,不可避免剥离损伤精索结构引发阴囊血肿或水肿、甚至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较大创伤、术后疼痛,不能评估对侧,发生异时疝还需再次手术,遗留明显切口瘢痕影响患儿审美观,甚至生理和心理成长。
▲开放手术
2、微创治疗,随着人们对美观要求的提高和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微创概念的普及,腹腔镜下的内环口结扎术正逐步替代传统的开放手术而成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流术式。其不解剖精索,可评价对侧内环且能同时处理两侧病变而得以广泛应用,各种手术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不断改进。
唯一切口位于脐窝,真正意义上的无瘢痕手术。术后无需拆线。不会对儿童成长造成生理、审美甚至心理发育的影响。
在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中,常见手术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接应用带线缝针于内环口腹膜下进行缝合,腹腔内结扎。经脐部腹腔镜监视下穿置辅助套管放入器械,腹内用缝线以荷包缝合或折叠缝合方式关闭内环。
▲第二种手术方式是腹膜外疝嚢高位结扎术,这是目前最为流行、最成熟的微创手术方式。
▲术后即时腹壁切口图片
术后1周及术后1月
哇塞!
妈妈说,我的蛋蛋一样大了
谢谢医生叔叔、阿姨
腹腔镜技术以其不解剖精索,可评价对侧内环且能同时处理而得以广泛应用。各种手术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趋向从三孔到经脐部单孔法,真正做到无瘢痕手术。
在不损伤精索、输精管的前提下对内环完整结扎,外科理念的不断更新也使外科医生更加追求手术的微创与精准。
小儿外科
于年即开展斜疝及鞘膜积液的的微创治疗,随着技术的进步,也经历了三孔→二孔→单孔法的转变,手术创伤越来越小,术后患儿恢复越来越快,患儿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单部位双钩疝气针手术为目前最先进的斜疝鞘膜积液的手术治疗方式,该手术目前已成功为数百患儿成功实施手术,效果极佳。
亲爱的家长们
如果您的宝宝有上述烦恼
请电话咨询或到小儿外科就诊
医生会用专业和精湛的技术
为您和宝宝解除烦恼的
本期科普医生
~END~?往期精彩推荐???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