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俗称小肠气,是小儿最常见外科疾病。门诊上经常遇到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小孩子得了疝气要不要手术,不手术中医有没有办法,不做手术有什么危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今天就小儿疝气做一次科普,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做到心中有数。
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病基础:1、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合,2、出生后腹腔内压力增高。什么是腹膜鞘状突?胚胎早期,腹膜在腹股沟内环处向外有一袋形突出,称为腹膜鞘状突,在出生前,鞘状突先从内环部闭合,尔后靠睾丸上部的鞘状突闭合,最后整个精索部的鞘膜闭塞,萎缩成纤维索。腹膜鞘状突的闭塞有时发生停顿、延迟或不完全,使鞘突管仍然保持开放或部分开放,造成疝和积液的可能,成为小儿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的病理基础。并不是所有开放的鞘状突都将发生腹股沟疝,只有当腹腔脏器被挤入未闭鞘状突时,才形成疝。因此,将鞘状突未闭合,但未表现临床症状者称隐性疝。
通常情况下,小儿外科医生很容易对小儿疝气做出诊断,如果不容易区分可以做一个彩超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那么,得了疝气要不要手术,有没有自愈的可能,有没有保守治疗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很多小孩子疝气从出生的时候就有,家长们可能没有及时发现。得了疝气要不要治疗或者说手术治疗,很多家长存在侥幸心理,那谁家的孩子长着长着就好了,那谁家的孩子用疝气带带一段时间就好了,还有用中药按摩、针灸,根本不需要做手术就好了。实际上疝气是很难自愈的,偶尔有消失的情况,很可能是假性愈合,某一天腹腔压力突然增加,一下子又出现了。说到这,家长们是不是很清楚了,疝气是需要手术才能彻底治愈的。
我们再聊聊什么时候做手术最合适,不做手术会有什么风险?
门诊上经常会碰到家长们问,我们的疝手术什么时候做好呢,说实话在年龄上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我们的经验是反复出现并且有嵌顿经历的,要积极早日手术(没有年龄大小限制)。过去由于麻醉技术及经验对小孩子存在不足,一般讲一岁以上较为安全。随着麻醉技术及经验的提升,年龄已不再是手术的禁忌。麻醉到底对孩子有没有影响,我要说一点没有也是不可能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麻醉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很多家长会因为担心孩子小,麻醉、手术风险大而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那么不手术会有什么风险呢?其实对于疝气不治疗最大的风险就是嵌顿,腹腔脏器疝入后不能自行复位而停留在疝囊内则形成嵌顿疝,若未能及时处理,可发生绞窄性肠梗阻造成严重后果。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嵌顿疝,由于精索长时间受压,可并发睾丸缺血坏死;女孩则多为卵巢,可致卵巢缺血坏死。临床上我们偶尔会碰到因为嵌顿而切除肠管的,也有因为嵌顿而切除一侧卵巢及其附件的,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也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疝气。
手术是小切口好还是腹腔镜好
很多家长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和选择,医院里的不同医生可能选择的方式会不一样,但是效果都是一样的,不是说腹腔镜就代表微创,小切口就是开大刀不微创,很多人误认为腹腔镜就是“微创”的代名词,我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两者各有优势。我们现在的小切口一般选择皮肤横纹切口大小约1cm,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基本看不到切口愈合瘢痕,腹腔镜手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发现隐匿性疝。总体上我感觉小切口更好些。
附:小切口及腹腔镜手术图片
科室简介
我院小儿外科是国内“三甲”中医院率先开展小儿疾病外科治疗的中心之一。
河南中医院医院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中医(儿科)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儿科协作组组长单位、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重点病种过敏性紫癜协作组组长单位、小儿脑瘫协作组副组长单位、河南省政府建设国家中医儿科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单位、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色学科、重点专科、河南省中药儿科协作组组长单位、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最早建立的中医儿科硕士点及国内第一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基地之一。
小儿外科以微创、腔镜治疗为主,主要诊疗范围包括:疝病、阑尾炎、肠梗阻、肠瘘、肠套叠、复杂性肝.胆及胃.肠疾病、腹腔肿瘤、血管瘤等;包茎、包皮过长、隐匿性阴茎、隐睾、鞘膜积液等;小儿外伤、烧伤、烫伤、慢性溃疡、创面修复等。小儿外科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服务质量优异,长期与医院、医院医院技术协作。
小儿外科秉承“中西结合、继承创新”理念,充分发挥中、西医优势,手术与传统中医外治相结合,融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使病人快速康复,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目前在我科开展特色项目--中医外治加速病人康复疗法十余种:中药塌渍、中药熏蒸、中药灌肠、脐灸、针灸、耳穴及穴位贴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