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个好觉,清醒生活”
患者:医生,我觉得我失眠了·······
医生:为什么会这样觉得呢?你有什么症状吗?
患者:我每天晚上要1点钟才能睡着,睡到7点钟我就醒了。
医生:就只有睡眠时间短?那你早上起来困吗?白天有没有想睡,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问题?
患者:没有,我就是觉得自己睡眠时间短了,但是您说的这些我都没有,我早上起来也没有感觉很疲倦。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患者是失眠吗?她存在睡眠障碍吗?如何是你的患者,你会怎么诊断?你会怎样进行评估呢?接下来,将为你解答······
如何进行有效的临床评估?
1、病史采集
A.询问病史,包括:具体的睡眠情况、用药史、可能存在的物质依赖情况、是否妊娠、月经、哺乳和围绝经期等躯体状态。
B.获取患者睡眠状况的具体内容:失眠的表现形式、作息时间、与睡眠相关的症状以及失眠对日间功能的影响等。
2、询问患者是否有记录睡眠日记的习惯
A.睡眠日记一般为期2周。
B.2周内,患者记录:每日上床时间、记录夜间觉醒次数以及每次觉醒的时间、上床开始到起床之间的总卧床时间、夜间异常症状(异常呼吸、行为、运动等)、记录日间精力与社会功能受影响程度、午休情况。
C.计算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卧床时间)×%]。
3、进行量表测评
A.常用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指数(ISI)、广泛焦虑量表(GAD-7)、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Epworth嗜睡量表(ESS)、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生活质量问卷(SF-36)、睡眠信念和态度问卷、清晨型与夜间型睡眠问卷。
B.临床应用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4、客观评估
A.失眠患者由于神经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改变,对睡眠状况的自我评估容易出现偏差,对实际睡眠时间把握不准确,此时应该选择客观评估进行甄别。
B.评估方法:整夜多导睡眠图(PSG)、PSG多次睡眠潜伏试验(可用于鉴别发作性睡病和日间睡眠增多等疾病)、体动记录仪(用于鉴别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
通过以上的病史询问、系统回顾、量表测评以及客观评估,我们基本已经大致掌握了患者目前的睡眠状态,若患者已诊断为睡眠障碍,那是否为失眠呢?失眠属于睡眠障碍一种,诊断失眠其核心可以总结为:“睡眠异常症状+与失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具体的诊断标准,不过也是围绕这两点进行。
图1:失眠的诊断流程
失眠的定义
凡事都逃不过名词解释!所以失眠定义是什么?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主观体验。
关健词:合适的睡眠机会、睡眠环境、不满足、并且影响了日间社会功能(重点!!!)
慢性失眠
必须同时符合1~6项:
1、睡眠异常症状: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比期望的起床时间更早醒来、在适当的时间不愿意上床睡觉。存在以上一种或多种。
2、与失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疲劳或全身不适感、注意力不集中、社交学业等功能损害、情绪易烦躁或易激动、日间思睡、多动、冲动、精力和体力下降、易发生错误与事故、过度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