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最常见的就是脐疝和腹股沟疝气。概率是5%左右。
疝气的医学解释是: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脐疝:
就是肚脐眼位置,是腹壁最晚闭合也是最薄弱的部位,特别是脐带脱落后,两侧腹肌还没来得及合拢,留有缺损,在医学上称为脐环。
如果这个时候刚好哭闹过多、咳嗽、腹泻、打喷嚏等促使腹内压力增高,就有几率导致腹腔内容物,一般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
说白了就是肚脐眼在发育过程中有个洞还没闭合,一使劲小肠不小心从洞里顶出来了。
脐疝一般不用治疗,只要鼓出来的地方是柔软的,日常护理要特别注意保持干爽别感染就行。
不建议给宝宝使用脐疝带或者用硬币压肚脐等,有可能压到疝出的小肠,还可能磨损皮肤,目前也没证据证实能好得更快,所以不建议这样做。
大多数情况,会在两岁之内自己长好,最早的可能两三个月就好了,但是极端也有拖到5岁才好,如果5岁还不长好,医生才会建议做手术。
如果发现宝宝的“脐疝”周围颜色变化、肿胀得厉害、有脓液,甚至是宝宝还有呕吐的现象,要立即带他去看急诊。腹股沟疝气(又称坠肠):
又分为斜疝和直疝。这里只说斜疝,因为斜疝多发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右侧多于左侧。
在人类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两侧睾丸会下降,如果腹膜鞘突未闭合或闭合不完全。
这个时候刚好哭闹过多、咳嗽、腹泻、打喷嚏等促使腹内压力增高,就有几率导致腹腔内容物,一般是小肠,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的浅环进入阴囊,所形成的疝气称为腹股沟斜疝。
说白了就是腹股沟在发育过程中有个洞还没闭合,一使劲小肠不小心从洞里顶出来到阴囊了。
对于腹股沟疝,建议是尽快手术,因为腹股沟疝气基本很难自愈。
腹股沟斜疝从可复性疝气发展为嵌顿性疝气的过程中,疝块会越来越大,腹部不适感越来越明显,直至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疝块无法回纳。
所以越早治疗越好。这个手术是小手术,风险不大,家长不用太过担心。
美妈们你们平时注意到这些了吗?来留言区分享给其他美妈吧~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记得来留言区告诉小编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育儿小知识,请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