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技术心得体会之二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技术治疗脐疝心得体会之一
四位一体结构完整性的重要性
上面,看之三之前,先复习之一,之二。
第一,前鞘、后鞘牵拉的改进。
之前是前鞘切开后,左侧右侧切开处,分别用2把钳子挂线牵拉,两侧共四把。加上后鞘同样的方法,需要八把,比较麻烦,容易混淆。此次,我改进了挂线方法,这样,前鞘、后鞘加起来,用四把就够了。
上图为之前的挂线方法。目的是为了挂线前鞘后鞘,方便牵拉,方便手术完毕,打结关闭。
上图,此次改进方法。图片是借用上次手术的图片来说明本次的技巧改进。
比如:前鞘,切开后,左侧切开处,右侧切开处,分别缝合一针即可,从切口最上端贯穿到切口最下端,然后用一把钳子夹住,对侧也是这么处理。后鞘也是这么处理,更加简单。总共四把钳子。
第二:病例:脐疝,68岁女性,肥胖。
整个手术操作最大的困扰是腹膜出现很多破洞,而且是一分就破。这在之前的同样的手术操作中是没有出现的。腹膜不够韧,比较糟,我考虑还是与高龄有关。无疑,腹膜的破洞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手术难度,所以针对高龄的病人,还是建议不要再采取这个手术方式,虽然经过辛苦,同样可以做好,但是病人手术时间如果过长,手术风险会增加。高龄的病人这样的病例,选择腹直肌后间隙的TES应该是第一选择,或者第二选择做IPOM。尤其是经验不丰富者,更加不要选择这样的手术方式,会让你非常头疼,及时的中转腹直肌后,后鞘前的层次是应该的。腹膜的薄弱处,容易破损处出现在下腹部,脐部到脐下5公分左右,此处腹膜非常薄,老年人的组织韧性比不上年轻人,虽然你很温柔的游离,但是一分就破。解决办法就是耐心的缝合+必要时大网膜替代缺损处,如果缺损过大的话。
人体腹膜分布的厚薄是不同的。同一个人:TAPP的腹股沟疝的位置的壁腹膜是比较厚的,而上腹部的壁腹膜就是比较薄,比较弱的。老年人的壁腹膜总体都比年轻人要薄,韧性下降的,抗张力下降的。最简单的例子:年轻人,我们建立穿刺孔的时候,很不容易穿进去,而老年人的腹壁则非常糟,很轻松穿进去。
遇到困难是好事,坚持下去,克服它,就会有收获。
本手术有原始视频,需要请私信。
有兴趣,我们多讨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