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放弃国内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逸的生活条件,远离祖国和家人,到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为当地百姓尽心解除病痛,努力促进当地医技水平发展,他们就是可亲可敬的援外医疗队。
年9月1日,福建省第16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启程,来自漳州的13名医务人员,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援塞医疗服务。时至今日,这支援塞医疗队已援外一年多,医院的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方铭达、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李红喜、普外科主治医师王渊全和其他医疗队成员,在直面远离亲人思念之情、语言交流障碍、受援国诊疗理念和医疗规章差异,以及传染病等人身安全威胁的情况下,勇于担当,克服各种困难,努力为塞内加尔人民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很好地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
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马旭东到塞纳内加尔看望医院援塞医生
前不久,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马旭东专程赶到塞内加尔,为方铭达等援塞医疗队队员带去了单位和同事真切的关心与衷心的祝福。看到在方铭达等队员的齐心艰苦努力下,医院正逐步变得越来越好,马旭东非常欣慰,向医疗队致以了崇高的敬意,她鼓励援塞医疗队队员在未来的几个月里,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团结一心,再接再厉,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湛的医术做好援外医疗工作,尽己之力增进中塞两国友谊。
在这里,通过展现医院的三名援外医疗队队员的部分经历,向援外医疗队致敬。
”方铭达(右一)和当地医生在手术中
医疗队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方铭达
医院开展鼻内镜手术
令方铭达出乎意料的是,医院的耳鼻喉科,只有一名本院的医生。人手少,很多事就要亲力亲为,因此,在那里,方铭达除了看病人、做手术外,还经常要帮忙做测听室的检查。而最令他更感到惊讶的是,他到医院一段时间后,没看过他们的医生自己做鼻内镜手术,医院里有一套新的STORZ的内镜系统,可是没有鼻用的双极或单极电凝,没有微波治疗仪,没有明胶海绵,更没有藻酸钙、钠吸棉和电动切割器、等离子射频消融仪等等这些先进的止血材料和鼻用手术设备。可是,这里又有不少病人亟需做这种相对微创的手术。为此,方铭达觉得必须克服医疗设备缺乏等困难,医院开展鼻内镜手术。
虽然,手术只能使用简单的器械,但在队友的默契配合下,还是顺利完成了一些当地医生很少甚至没做过的手术。比如真菌性鼻窦炎的鼻窦开放+病灶清除术、鼻中隔偏曲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下鼻甲肥大的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创面缝合术、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的2次修正手术、3型鼻息肉全副鼻窦炎的双侧鼻息肉切除+中鼻甲成形+全组鼻窦开放术……都在鼻内镜下一个一个地完成了,值得欣慰的是,方铭达和队友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病患们满意的笑脸、当地医生赞许的目光,让方铭达拥有了不断前行的动力。
再过三个多月,第16批援塞医疗队两年的援外期就满了,方铭达表示,他会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职,“我希望在自己每天默默的努力下,当地的耳鼻喉科诊疗和手术技术能得到些许的进步,让更多的病人减少点儿病痛,同时也能为塞内加尔人民的健康和中塞友谊做出一点儿贡献。”
李红喜参加医疗队的义诊活动,为塞内加尔百姓义诊
医疗队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李红喜
医院规范腹腔镜麻醉流程
到塞内加尔医院工作4个多月后,医院手术间里有腹腔镜设备,但李红喜从来没有看见当地的医生使用过。
随后,有一次,当地妇产科医生在做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手术进行半小时左右,病人出现险情,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心率持续加快,各切口渗血不止,不得不终止手术,要改为开腹止血。该患者为年轻女性,术前检查没有什么特殊发现,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李红喜仔细查看后,发现原来是妇产科医生把认为腹部肌肉不松,为了穿刺顺利和腹腔视野增大,把腹腔内压力调至30-40mmHg,患者麻醉过程中气道压力显著升高,有效通气锐减,加上没有吸收二氧化碳的钠石灰,呼末二氧化碳高达70-90mmHg,二氧化碳重复吸收达30mmHg,导致血压进行性升高,心率持续加快,各切口渗血不止,加上麻醉过程中使用笑气可能会增加腹腔内压力,另外麻醉科医生肌松药给予也偏少等等这些原因,导致患者险象环生,最后腹腔镜手术不得不终止进行。李红喜赶紧帮助他们调整各种参数,大约1-2小时后,患者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看到这样情况,李红喜医院的医生示范和讲解妇产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流程。
大约两周后,医院又有安排妇产科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手术,这种手术在国内已经很普及,但在这里受到很多制约因素。患者30岁女性,术前检查没有发现特殊情况,随后,李红喜带着一名技师开始麻醉诱导,麻醉过程不使用笑气,适当给予肌松剂,手术过程中严格要求妇产科医生和技术员把腹腔镜压力限制15mmHg以内,由于没有吸收二氧化碳的钠石灰,术中加大氧气流量至6升/分钟,并给予适当通气量,保持正常的呼末二氧化碳压力,尽可能降低二氧化碳重复吸收,经过这些处理后,患者在手术和麻醉过程非常平稳,苏醒也非常顺利。
手术结束后,李红喜为医院医生讲解该手术麻醉要点及注意事项,该医院的麻醉科医生和护士都亲切地称呼他为“professeur”,称“中国医生很棒”。后来,这些做法成为医院妇产科腹腔镜麻醉规范流程。
王渊全(左一)医院手术中
医疗队外科主治医师王渊全
艰苦条件下寻“创新”
在塞开展首例腹股沟疝腹膜前修补术
塞内加尔位于非洲最西端,年均温度为29℃,最高温度45℃,生活条件艰苦,医疗保健条件差。由于人种原因,非洲人普遍体形瘦长,骨盆较窄,腹股沟管斜度小,内环位置离正中线近,加上营养不良及饮食习惯不佳,腹股沟斜疝是塞内加尔的常见多发病。因经济落后导致医疗条件差,并且缺乏专业的儿外科医生,当地许多儿童病例不能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前来就诊的成人疝患者大都是巨大疝、滑动疝,腹股沟区肌肉十分薄弱,疝囊口宽大松驰。
而对于腹股沟疝,国内已普遍实施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而塞内加尔医生的普遍做法仍停留在传统的张力性修补术。对此,王渊全介认为,“这类病例如果仅行传统张力性修补术,术后病人常会出现腹股沟区不适感明显,且很多病例在术后短时间内就出现了腹股沟疝复发,这类患者如果能使用疝补片修补,不仅术后感觉更为舒适,且可以降低疝的复发率。”
可能国人很难想象,作为塞医院,整个PIKINE(比基纳)医院仅有1名普外科医生及1名急诊外科医生负责全院的外科急诊、门诊以及手术。医院有法国援助赠送的补片可供使用,但由于当地医生对于补片的认识较少,缺乏经验,很少实行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一边是医疗资源闲置,一边是病人无法得到妥善的医治,王渊全心里很不是滋味,随后,他决定尝试把闲置的补片用起来。然而,医院,只有一种由法国援助赠送的平片,并没有专门的腹股沟疝补片,这种补片很大(30cm*30cm单层平片),材质很软。为了充分利用补片,王渊全尝试着把补片手工裁剪成两片合适的形状,一片置于腹膜前间隙,别一网片置于腹横筋膜前,形成了类似于“超普”疝补片的效果,术后反应与当地医生传统术式修补的病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术后患者舒适度高,且手术当天即可下床活动。
在塞纳加尔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利用这个不得以的手术方法,王渊全已帮助当地数十名病人恢复了健康,目前病人无切口感染、补片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尚未发现复发病例。
(海峡都市报记者林深圳通讯员黄才耀)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