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遵义“善医行”暨新书发布的日子,当你读到此文时,也许陈双、秦有、胡世雄,周太成、江志鹏等一批广东的教授们正在医院帮人免费做手术。借此机会,小编将陈双教授撰写的文章(近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年第7期发表),推荐给大家,其中,一些观点首次提出,欢迎各位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陈双教授、中山大学附属6院)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我国也开始迈入老年社会。
人口统计显示大于65岁的人口总数超过了2亿。而实际上,我们从医疗行业至整个社会还没有对此完全准备好,人社部门在计划和安排逐年的延迟退休年龄方案,而在医学本科教育方面,我们绝大数的大学医学院还没有开设“老年学(Gerontology)”或“老年医学(MedicalGerontology)”的课程,但是,今天的临床医生面对的有大量的老年病患,其中就包括了许多腹股沟疝的老年病人。因此,本文试度从老年学的角度谈谈如何面对老年腹股沟疝的问题。
一、关于老年人的划分
依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人年龄分段:65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观念与50年前相比,目前的这一年龄段的划分,从社会学将把人的衰老期推迟了约10年左右,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都产生积极影响。
老年学是有关老年人的照顾和对衰老过程的研究,衰老过程是遵循着科学规律的。就腹股沟疝而言,我们用“octogenarians”一词和“腹股沟疝(inguinalhernia)”在著名的PubMed网上,以(and)相关联,搜索,进行可以查出多篇文章,但若将“octogenarians”一词换为“nonagenarians”所得到的实际文章数则大大减少。其中,“octogenarians”是指年龄在80-89岁年龄的老人,而“nonagenarians”是90岁以上长寿老人。再从英文辞义上可以发现“octogenarians”除了年龄限定外,还指那些可以行走或用拐杖行走的人(“octogenarians”:apersonwhoseageisintheeighties,Theoctogenarianusesacaneforwalking),换句话说,这个词就是指那些可基本自行起居的老人。而“nonagenarians”指90岁-99岁的长寿老人,一般来说,这些老人的生活起居常需要有人照顾。其实,中国的古文字在此方面也早有定义,我们汉语中的“耄”代表的就是年龄在80岁至89岁的人群;而“耋”代表90岁至99岁的人群,“人瑞”一词是指岁的老人。只是现代的我们很少强调和使用这些辞语了。相信随着老年学和老年医学深入,这些中国古老的词汇还会变的更光彩。
不同年纪的老人其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和治疗结果也不相同,一般来说,80岁的老人“octogenarians”可以安全地完成择期的腹股沟疝手术,甚至腹腔镜下的腹股沟疝手术,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不明显;而90岁以上的“nonagenarians”年龄组的发病率,性别和疗效,手术死亡率与前者也明显不同。
二、老年腹股沟疝病患的普遍问题
对老年人而言,腹股沟疝的发病或发展可能只是进入老年阶段的问题,现代的医疗只要方案正确适宜是可以获得治愈的。但是人生在经历了65年以上时间后,进入了老年阶段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可能会伴有一些“慢性病”,特别是以下情况:
1)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
2)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3)呼吸系统疾病,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4)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和脑血管梗塞等
5)肾脏和血液系统问题,如:慢性肾病;或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问题
对于上述慢性疾病,目前医学水平无法根治性解决的问题。如糖尿病的老人存在腹股沟疝,其术后30天内所出发症的可能要明显地高于没有糖尿病的老人。所以,对于老年腹股沟疝病患不要轻易地将其纳入“单病种“管理,而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原则,特别是对超过80岁的老人腹股沟疝,不能只见“树”不见“森林”,只知道要处理局部疝的问题,而忽略了同时还伴有其他系统的“慢性病”,或者只是按常规将其纳入“单病种“管理是不合理,也不科学的办法。但这又是现行“社保”和“医保”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客观实际,作为临床医生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有希望能解决问题。
三、老年腹股沟疝的具体问题
1)老年腹股沟疝“警惕性观察等待(watchfulwaiting)”?
(watchfulwaiting)”是“欧洲成人腹股沟疝指南(EuropeanHerniaSocietyguidelinesonthetreatmentofinguinalherniainadultpatients)”和“国际腹股沟疝指南(Internationalguidelinesforgroinherniamanagement)”提出来的临床策略。有两项限制,一只限于男性(成人)二是几乎无临床症状的初发腹股沟疝病人。这种观念的提出是源于两个分阶段的临床研究结果。第一阶的临床观察是随机对照研究,发表在JAMA杂志上,共有男性(成人)腹股沟疝病例,对其中的例病人进行了警惕性观察等待watchfulwaiting临床策略,另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在观察这例病人过程进行了随访,最短2年,最长4.5年(平均3.2年)。第二阶段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了更长的随访观察,历时7年,即在上一次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名成人男性的腹股沟疝患者在知情同意下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这些患者每年都定期的通过邮寄问卷进行联系。无特殊情况还有用电话或电子邮件与等其他方式收集数据,其中研究结果是有81/例(31.9%)由于疝病出现了症状,需要手术,结束了继续观察,在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中,更易出现症状,而转为手术治疗。症状主要表现是出现了局部的疼痛(占54.1%)。该研究中还是有3位病人需要紧急手术,但,整个研究但没有病人死亡。研究的结论是:警惕性观察等待(watchfulwaiting)一个合理和安全的策略,但只限于那些由医生进行定期观察的男性腹股沟患者,一旦出现症状时,还应该采取外科手术,因为病人最终还是需要手术才能治愈。
在我国,由于医疗体系不同,我们的家庭医生制度尚未建,或未建全,所以认为这种“警惕性观察等待(watchfulwaiting)”临床策略不适合我国国情。另外,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腹股沟疝,只有更及时的治疗才是安全之策。
2)重视女性腹股沟疝
研究发现人类的某些疾病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在腹股沟疝病中表现的更为明显。有文献表明:男性患腹股沟疝的终生风险约为27%,而女性则仅为3%。一般情况下,人类发生发腹股沟疝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对有腹股沟疝阳性家族史的人而言,发病率则高出8倍。
虽然女性发生腹股沟疝的病人不多,但临床证据表明,女性特别是老年人,一旦出现腹股沟疝其出现嵌顿甚至绞窄的机率较高,因此,对女性腹股沟疝,特别是老年女性病人不能用“警惕性观察等待(watchfulwaiting)”的临床策略。一旦诊断,应接受手术治疗为妥。
还有对于智力方面问题,特别是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的腹股沟疝病人一定要早期获得根治性治疗,以防日后出现嵌顿等情况时,病人自已讲不清楚。
3)重视老年人进入阴囊的疝,
进入阴囊的疝通常是指疝囊容积较大的疝,专业的名词称之为:“inguinoscrotalhernia”。这种“进入阴囊的疝在西方的发达国家并不常见,
若用此专业名词在PubMed上搜索,几乎无大综病例的研究。但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入阴囊的疝并不少见,在我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在临床上可常见到老年人进入阴囊的疝,对于这种情况的老年人,临床医生有两条值得警惕:一要重视疝囊的容积与腹腔容积之比,术前充分评估好病人的肺功能,肺对老年通过适当的锻练增强肺功能,防止术后出现腹腔高压及腹膜腔室综合征(ACS)的发生。另一在技术方面,对于有进入阴囊的疝囊,不要做过多的分离,不要需要将疝囊的完整分离和切除,而只要横断疝囊,在腔镜下修补这种大疝也是以“T”型切开的简捷处理为宜。
4)老年人腹股沟疝的伦理学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进步,使得今天在岁年龄的“人瑞”老人身上完成手术,都是可以安全的和实现的。但对临床医生,是不是做年龄越大、风险越高的病人才起能体现出医生的高超本领。对这一问题不但是医学或技术学上问题,还牵涉到医学伦理学问题。笔者认为正确的观点是医生不能以患者的年龄来衡量其学术水平,要以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为衡量标准。今年3月去参加美洲疝年会,在美国见到了一份《USAToday》上的一篇文章,印像深刻,至今难以忘记。那文章的题目是Surgeryneartheendoflifeis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