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普外科又完成一例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该患儿为3岁2月男孩,出生不久即发现左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平卧后可消失,站立后再次出现,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增大,曾多次出现不能回纳情况需前往我科行手法复位,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找到我科住院。入院查体:站立位,左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约4×3cm肿物成梨形突入左侧阴囊,边界清,光滑,质地软,无触痛。平卧后自行回纳腹腔,外环扩大可容1指,指顶外环嘱患儿咳嗽时有冲击感,压住深环不再出现,松手后再次出现。辅助检查:B超提示左侧腹股沟区肿物考虑腹股沟疝。
疝气小科普
疝气俗称“脱肠”、“小肠气”,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在腹内压增加情况下,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
一般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着躯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气有自行消失可能。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深环。但不能自愈的腹股沟疝随小儿年龄增大活动量增加,疝气越来越大,反复突出,腹股沟肿块会增大,甚至降入阴囊,则可能发生嵌顿会造成肠坏死等严重后果,而腹股沟斜疝需要手术治疗。
目前我科针对小儿疝气常规开展微创手术(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该项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具有微创、愈合快、住院周期短的特点,患儿全程无痛苦,愈合快,不耽误学习时间,广为家长接受。
(上图为术中操作要点)
(上图为患儿术后伤口,术后即可自由活动,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上图为我科苏广扬、黄道海医师实施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疝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优越性
●减少手术对患儿的生理损伤,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醒麻后即可下床活动;
●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对孩子课业的影响及家庭负担;
●切口瘢痕不明显,对患儿今后的生活影响小;
●腹腔镜的放大作用使手术操作精细、准确,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手术时机
若非合并嵌顿或肠缺血坏死,一般选择患儿健康无并发咳嗽、便秘等其他可使得腹内压增加疾病,或在上述疾病治愈后择期手术治疗。
就诊科室:新住院大楼一楼外科
门诊8号诊室
联系方式:-
或
专家推荐:
普外科主任区文辉副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
现任华南名医专家委员会医学专家委员
中山市医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山市疝和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山市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山市肿瘤外科协会常委
中山市抗癌协会结直肠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山市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珠江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苏广扬:普外科主治医师
学术任职:
第一届中山市医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山市抗癌协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山市医学会肿瘤外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山市医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文/徐焕兰
图/黄道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