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普外科与温医大附二院外科协作完成了一例内镜ERCP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股疝嵌顿松解术,这位老人已经有岁高龄,刷新了我院高龄手术新记录。目前病人恢复良好,已经出院。
温医大附二院普外科帮扶专家杨越涛副主任医师表示:高龄老人身体不适也需要及时治疗,高龄已不是手术禁区,很多高龄老人经过精心治疗能够良好恢复。
吓坏家属高龄老人突然不适年10月29日,99岁的老医院急诊科就诊,值班医生检查后,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急性胆囊炎。家人认为99岁高龄的老母亲肯定不能手术治疗,只能通过打消炎针来保守治疗。但是这样的治疗治标不治本,日后疼痛会不期而至,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
经综合考虑先转温医大附二院行胆囊穿刺术,当晚温医大附二院专家团队顺利为老人进行了胆囊穿刺术,老人疼痛感明显减轻。住院十多天后,医院普外科继续住院治疗,后带引流管回家休养。这期间,家族里开了多次会议,针对是否再次行手术切除,犹豫不决……
年5月11日,老人因发热腹痛再次来到我院就诊,发现之前的穿刺管堵塞了,当班医师冲洗后抽出脓性胆汁,诊断老人家胆管炎再次发作了。是否手术的问题再次摆在大家的面前,一方面随着老人家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条件会越来越差,另一方面,长期带着穿刺管也不是长久之计。5月15日,温医大附二院疝与腹壁外科主任杨越涛对老人进行了细致的会诊,判断老太太身体硬朗,可以通过微创手术为其取出结石,并反复做其家人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有信心。
家属担心高龄老人手术风险大为了让手术顺利完成,更重要的是让家属放心,温医大附二院消化病中心团队进行多学科MDT讨论,对手术方案多次讨论商榷,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把选择手术治疗面临高龄带来的诸多手术风险告知家属。
对老人的子女来说,手术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从母亲每一次的入院以及同意院方为其开展手术,都是一次煎熬。老人的女儿揣着忐忑的心情找到杨主任询问:“你们有多大的把握?”杨越涛这样回答:“一百岁的老人上手术台的风险确实非常大,也可能就下不来。但是,我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自己最好的技术用上,你就放心吧!”医生的一席话,彻底打消了亲属的顾虑,决定同意手术。
手术顺利刷新科室高龄老人手术纪录在经过了充分的手术前准备后,并严格选择手术时期。首先由消化内科团队为老人行ERCP术,取出胆总管内结石,待恢复后,再由杨越涛团队为老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团队为老人从胆囊内取出了多枚结石,其中最大的一枚直径近2公分。整个手术耗时1.5小时,手术过程十分顺利。
当两周后,笔者见到这位百岁老人时,精神非常好,已经下床活动了,对旁人的询问也对答入流。老人的女儿对笔者说:“看到母亲能平安从手术台下来,我别提多高兴了。现在,医院的医生说声谢谢,是他们的责任心和担当救了我百岁老母亲一命!”
出院后一个月,当得知杨越涛在青田时,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特地从家里赶过来复诊并表示感谢。老太太的女儿说:“十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特别是杨越涛主任,他不惧风险为我母亲做手术,真的很难得!”
在全家还沉浸在老人康复的喜悦中时,6月27日,老人突然间出现腹痛腹胀,来院经医生诊查后,发现右腹股沟区出现了一个包块,无法回纳,考虑股疝嵌顿,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否认会出现嵌顿绞榨坏死,危及生命。高龄加之一月前老人刚接受了胆囊切除术,众多的因素为手术带来了巨大挑战。经综合慎重考虑,以孙建中主任为带头人的外科团队再次成功为老人做了腹腔镜嵌顿股疝松解复位加股环缝扎术,老人术后恢复顺利,已康复出院。
“其实这种手术难度并不大,但是如果手术放在百岁高龄的患者身上,难度就大了。”大外科主任孙建中说,一方面要打消患者家属的顾虑;另一方面,高龄老人多有一些并发症,手术风险大、要求高。
高龄手术不是禁区“很多人听到高龄老人要做手术,都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认为老年人已经是风烛残年,做手术的风险太大了,觉得卧床休息、保守治疗才是最安全的。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杨越涛说,像结石,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任何一种并发症都可能夺走老人的生命。
当前的设备和技术水平已非十年前可比,年龄不应是判断能否手术治疗的决定性因素。高龄已不是手术的禁区,他们也应该享受应得的医疗服务,过有尊严的生活。
自“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推进以来,我院外科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尤其是年7月挂牌成立温州医院消化病诊治中心青田分中心以来,科室的的消化病诊治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此次百岁老人的成功救治,是对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很好的例证。
通讯员季胜伟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