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管及腹股沟区解剖位置:股管是一个开口约1-1.5cm,紧贴耻骨结节外侧,腹股沟韧带下方。耻骨肌表面的筋膜形成股管的后壁,而其外侧壁则是腹股沟韧带下的轻微受压的股静脉床上,股疝表现为可能与浅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相混淆的包块瘦的患者可见自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的腹股沟韧带的投影线,而股疝疝囊肿块位于此线下方,紧邻耻骨结节外侧、股血管搏动的内侧。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学者通过解剖逐步认识到在上述股疝的典型表现以外,股疝由于内容物突出孔和路径异常而存在一些变异情况,临床上虽较少见,但临床医师应该掌握,本例第四幅图列举了股疝的变异情况及命名。2
切口选择:如果诊断股疝确切,可做较下方的直接位于疝块表面的小斜切口如图B;如未明确诊断、患者肥胖或有绞窄可能,则应做上方切口如图中A线,以提供最佳的暴露与灵活性。这一切口略低于通常的腹股沟疝切口水平,为一腹股沟韧带上的大体上平行于腹股沟韧带而较为横行的向内侧延伸的切口。3
探查腹股沟管排除有无合并直疝或斜疝:切口深至腹外斜肌腱膜清理腹股沟管上方的筋膜以显露外环按用于腹股沟疝的暴露方式,沿其纤维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腹外斜肌腱膜的上、下两瓣分別用一对血管钳钳夹,然后钝性游离上方的腹内斜肌及下方的腹股沟韧带:将圆韧带或精索及附着的髂腹股沟神经游离,并用一根Penrose胶管或Richardson拉钩将其牵向上方探査构成腹股沟管后壁的腹横筋膜以排除直疝,然后探查内环排除斜疝。
4
游离股疝疝囊暴露股环口:将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瓣向上牵引,于紧靠于腹股沟韧带下耻骨结节的外侧清晰显露股疝。直接于疝表面做低位切口可以达到同样的暴露。钳夹疝嫫,结合应用锐性及钝性解剖将其与周围的股上部脂肪组织分离继续分离,可发现疝从差不多术者小指尖大小的狭窄开口突出。大多数情况下,疝内容物为可还纳的腹膜前脂肪及网膜。然而,如为肠管且已绞窄坏疽,则立即剖腹行肠切除。无并发症患者的疝成功还纳后,就没有必要切开疝囊。疝囊通常经过股环开口翻转还纳,此时,其显现为一界限清晰的孔洞。5
折叠补片成柱状网塞,固定网塞于股环口,封闭股环开口:用不可吸收的聚丙烯或尼龙线间断缝合固定,每一针都应固定于邻近的筋膜.缝线要穿过卷绕的柱体的中心以避免网片发生套叠脱出。将其上方缝合于腹股沟韧带,中间缝于陷窝韧带及耻骨结节表面的筋膜.下方缝于耻骨肌表面的筋膜,而外侧不予缝合,因该壁为股静脉。
6
连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缝合皮肤关闭切口。点击可听文章外科小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