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卫健委面向医疗领域征集「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的消息刷屏,可见医疗机器人的产业发展是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的。无论是从商业模式上还是从技术壁垒的突破上看,作为其细分领域的手术机器人潜力巨大,蓄势待发。
手术机器人属于三类医疗器械,主要应用于外科,起到辅助或替代医生手术的作用,医生通过清晰的成像系统,在操作台发出指令,灵活的机械臂以微创手术形式,完成术中定位、切断、穿刺、止血、缝合等操作。
使用手术机器人的场景通常是这样的:外科医生坐在手术控制台,观看由放置在患者体内腔镜传输的手术部位三维影像,并操控机械臂的移动,以及该机械臂附带的手术器械及腔镜。机械臂模拟人类的手臂,为外科医生提供一系列仿真人体手腕的动作,同时过滤人手本身的震颤。
手术机器人最主要的优势在于精确,这种精确体现在视野和操作上。手术机器人的摄像头和图像处理设备可以将手术视野以10倍以上的倍率清晰地投放出来,部分产品还可以呈现三维视野,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非常有利于精细解剖、复杂的手术的操作。
手术机器人的操作模块则是众多的机械臂和配套器械,相比人手,机械臂不会疲劳且更加稳定,能够长时间高精度地作业。
此外,机械臂也没有手腕的限制,能够突破人手的极限,在狭小的空间度旋转,可以完成各种挪动、摆动、紧握等精细动作,在缝合、吻合、出血控制等方面都更有优势。机器人参与的微创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病人的恢复时间也更短。
此外,由于医生可以在手术台之外操作机器人进行手术,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发生感染的风险大大减少,这在艾滋病和烈性传染病患者的手术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5G等通信技术日渐成熟的当下,万里之外的专家可以使用手术机器人完成手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再分配提供了新的可能。
年,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和人机交互方面的专家联手,成立了美国Intuitive公司。他们在原有基础之上改进,不断推陈出新,但很忠实地沿用“达芬奇”作为系统名称。
此后,达芬奇一路前进,先后获得美国FDA许可,上市售卖,并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将研发成果应用于泌尿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和妇科手术中。当然这一路也是达芬奇机器人的垄断之路。
年以前,以达芬奇为主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一马当先”,在泌尿科、妇科、普外科领域不断渗透,发展迅猛,近年来以骨科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等不同产品在不同手术领域不断商业化。
但是,目前手术机器人行业呈现“万马奔腾”的趋势,在达芬奇之后,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强生医疗等都开始重金投入,国内市场的资本和参与者也慢慢向该领域聚集。
过去20年的起步阶段即将开启更远大的故事,预计年到年,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将从83.2亿美元增长到.9亿美元,复合增速26.2%。
#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纳入医保
年4月,上海把“达芬奇医疗机器人”手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年8月,北京把“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手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手术机器人所支持的手术及一次性骨科手术机器人配套耗材纳入北京市医保。
这也是骨科手术机器人首次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被纳入医保,行业产业链将迎来重大利好。
#威高妙手作为国内第一台腔镜手术机器人拿证
今年10月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经审查,批准了山东威高手术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的创新产品“腹腔内窥镜手术设备”的注册申请。
该产品由医生操作台、患者操作台、手术器械、电源线和线缆组成。由医师利用主从操控系统对于微创手术器械进行控制,用于胆囊切除术、腹股沟疝手术、食道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术、肝囊肿开窗术、阑尾切除术和袖状胃切除术。
#美团跨界进入手术机器人赛道
年11月,美团龙珠以及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相继投资创新型手术机器人技术领导者康诺思腾。本轮融资5亿元,主要用于手术机器人产品研发、临床试验、上市推广、新产品布局和行业前沿技术平台搭建。
让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患者可以更快地享受到高端医疗服务。据天眼查公开资料显示,这是美团自年进入医疗器械行业后首次涉足医疗机器人赛道。
#仅仅10-11月,国内11家手术机器人公司完成融资
今年收获新一轮融资的鑫君特、术锐、精锋医疗、长木谷、元化智能、瑞龙诺、键嘉机器人等企业的背后就有包括软银、红杉中国、顺为资本等知名投行,很多A轮或B轮融资都在数亿级以上。11月2日,港交所也迎来第一家手术机器人企业:微创医疗机器人。
#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史赛克等巨头也在持续发展手术机器人业务……
#美敦力
年10月12日,美敦力手术机器人Hugo在欧洲获得CE标志批准。现在,该公司的加拿大子公司已经获得了加拿大卫生部的MedtronicHugo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许可。
美敦力表示,该公司产品可用于泌尿科和妇科手术,不过这两种科室手术量约占当今所有机器人手术的一半,结束了美敦力长达二十多内没有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尴尬。换言之,一旦Hugo正式投入市场,那么对整个手术机器人行业来说,将会迎来一座大山。
不仅如此,美力敦还在11月3日,独家投资了国内新锐手术机器人企业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术锐由上海交通大学徐凯教授创立,是一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术机器人高科技创业公司。
#强生
此前,强生医疗器械公司宣布,DePuySynthes(强生骨科)通过其附属公司SynthesGmbH收购以色列公司OrthoSpin,Ltd。
OrthoSpin开发了一种用于骨科治疗的机器人辅助外固定系统。该平台与DePuySynthes的Maxframe多轴校正系统(一种外环固定系统)结合使用。今年1月,OrthoSpin的第二代机器人、数字化G2外固定系统获得了FDA的批准。
#西门子
西门子医疗旗下收购公司Corindus途灵?最新一代CorPath?GRX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控制系统(途灵)已于年7月30日获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
此次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的途灵?是目前全球唯一经FDA批准并拥有欧盟CE上市认证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由此,西门子医疗成为首家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的外资医疗影像设备生产企业。
#史赛克
年3月23日,据记者独家获悉,继全髋关节置换适应症在国内上市之后,美国史赛克公司的骨科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导航系统,Mako)也在国内获批全膝关节置换适应症。
考虑到骨科关节手术更多的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因此此次Mako获批该适应症意义重大。已公开可查询到的信息显示,Mako也是目前唯一一款在国内获批上市的关节外科手术机器人,其全髋关节置换适应症获批后于年首次应用于临床。
从资本市场看,此赛道诞生于全球大牛股—直观外科(IntuitiveSurgical)—年上市时每股9美元,而今股价美元,市值千亿美元。近日上市的微创医疗机器人,0证0收入,市值亿港币!
在智能化大背景下,手术机器人作为创新医疗器械领域中的一个新兴赛道,不仅市场增长潜力空间较大,还受到各路资本的青睐。但同时,这亦是一个对研发技术要求高、开发注册周期长,且极其烧钱的赛道,在产品尚未上市商业化之前,公司不断融资、业绩亏损的状态或是常态。
国内大多手术机器人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在研发技术方面较达芬奇机器人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若未来公司产品商业化,能否打破达芬奇在国内垄断地位还需时间考验。
参考:
[1]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优势
[2]手术机器人达芬奇“一家独大”,国产后起者术锐发动“侧翼战”
[3]从一马当先到万马奔腾,亿高壁垒赛道看国产龙头蓄势待发
[4]机器人产业全面分析:医用机器人
[5]中国5G远程手术机器人“得宠”之路
[6]沸腾,资本正在哄抢手术机器人
声明:本文参考以上稿件进行改编,仅用于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术设计|Cici
编辑/排版|小吴
第一期:“元宇宙”爆火,将重新定义医疗革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