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院微创外科在副院长孙伟的带领下成功开展了首例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填补了四院微创外科腹腔镜技术上的空白,标志着四院腹腔镜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年1月22日来自内蒙古奈曼旗的一名六岁小患者张岩来到四院就诊。经孙伟查诊确诊为双侧腹股沟斜疝。孙伟认真的和患儿家长讲解了小儿疝气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先天性斜疝从医学上讲是怎么行成的呢?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疝气脱出物可回到腹腔,肿块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如果肿物不能回纳腹腔,发生嵌顿时间过久,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小儿腹股沟疝气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所以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就目前来说,治疗小儿疝气,手术是唯一有效且合理的方法。孙伟介绍,在一至六岁学龄前治疗小儿疝气效果最佳。从效果上来看,儿童发育较快,在学龄前手术后孩子身体恢复迅速,局部组织充实,疝气复发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
传统的手术是在患儿腹股沟处切开一个5厘米的切口,然后进行内环高位结扎,这样不仅伤口大,出血多,而且术后都要住院7—10天,3个月内不能剧烈活动,给孩子和家长增加了许多麻烦,并且传统手术后复发率高。开展疝气微创技术以后,手术的年龄限制在一周岁以后没有呼吸道感染情况、大便通畅、在手术前不存在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就可以实施手术治疗。针对小儿疝气手术的特点,率先采用的微创手术,手术只需要在患儿腹壁上处理一个0.5--1厘米的微切口,由于切口小,组织损伤微小,出血量少,所以不易感染,而且不易复发。另外手术时间很短,仅15分钟左右。而且,这种无痛无菌状态下的微创手术,术后孩子痛苦很小。孩子手术后回家就可以自由活动,不需要卧床休息,吃东西也不需要忌口。
孙伟介绍完以后,张岩的家长决定选择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手术,当天立即安排手术。由孙伟亲自操作,在医生马青野、麻醉科主任薄丛增和手术室大力配合下,十五分钟顺利结束手术,患儿在充分清醒后安全返回病房。在微创病房的医护人员共同精心护理下患儿一切顺利第二天安全出院。出院后一周随访,患儿已完全恢复健康。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