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概述:
内庭穴,Nèitíng,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功能作用:
清胃热,化积滞
主治疾病:
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扁桃体炎等五官热性病证。
②热病。
③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
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古代记述:齿痛,鼻衄,口歪,口噤,口臭,胃热上冲,喉痹,腹胀满,肠疝痛,泄泻,赤白痢,便秘,足背肿痛,发热,烦躁,嘈杂,食不化,胫痛不可屈伸,疟,不嗜食,恶食,小便出血,小腹满,石蛊,寒疟面肿,肠鸣,瘾疹,耳鸣。
近人报道: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慢性肠炎,肠疝痛,脚气。
穴位配伍:
牙痛、扁桃体炎:内庭、合谷。
口歪:内庭、地仓、颊车。
热证:内庭、太冲、曲池、大椎。
胫痛不可屈伸:内庭、环跳。
厥逆:内庭、章门。
小腹胀:内庭、临泣。
睛痛:内庭、上星。
腧穴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小儿吐乳
取双侧内庭穴,徐徐捻转进针0.2-0.5寸,得气后加速左右捻转,不留针,每日1次。
腹股沟急慢性疼痛
用30号1寸毫针,直刺,得气后用捻转泻法,针刺左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针刺右侧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频频捻针,当疼痛缓解时留针20-30分钟。
宛灸堂,是一群正知正念的热血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大潮中,传承发掘弘扬中华中医药精髓,把千百年来人民保寿治病的外治精华--艾灸养生全面推广!这是一个为国为民有利的事业,这是一个健康人生的事业,这是一个助力中国梦的事业!宛灸堂,我们不止是艾灸,更是健康中国人的伟大事业!
24小时加盟咨询热线
--
宛灸堂官方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