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姚琪远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外科副主任、微创外科、减重及糖尿病代谢外科、疝与腹壁外科主任、日间手术中心主任,华山(国际)应用解剖研究与培训中心(PARTI)副主任,复旦大学疝病中心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减重及代谢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擅长减重及代谢外科手术、胃肠道肿瘤的微创手术,擅长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管探查取石术,擅长腹腔镜下造口旁疝、食管裂孔疝、切口疝及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颈部无疤的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男性乳房发育微创切除术,在国际上首创了Lap-re-Do方法修补造口旁疝。
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姚琪远教授曾经接诊过一位老年腹股沟疝嵌顿的患者。患者患腹股沟疝已经有较长时间,老人认为是小问题,所以一直未对疝做处理。但他不曾料到这个疝某一日突发嵌顿,嵌顿时长15分钟左右,之后自行回纳,可就是这15分钟的嵌顿让其肠系膜血管出现血栓,导致这段血管供养的肠子坏死,肠管坏死后引发腹膜炎,病变范围扩大,以致手术处理起来相当棘手,风险剧增。姚教授指出,如果这位患者能及早处理腹股沟疝,就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处理这个小问题,不至于让小问题变成大危害,发生如此危急的状况。
腹股沟疝发病率高
姚教授说,腹股沟疝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中发病率为20%~30%,在女性患者中以孕期发生的比例较高。
由于男性在最早期胚胎发育之时,睾丸处于身体上方,之后它需要从身体里往外长,此时就需要一个通路让其能下降,腹股沟就是它的通路;另外由于心脏血管也需要有通路从腹腔内贯通到下肢去才能支配下肢的血供,这样在腹腔内兜住腹腔囊的筋膜需要开口。所以血管和睾丸往下身走向的通道会事先留出来,等血管睾丸下降后此通道会重新做加固。但显然此部位即便加固了,相对于其他部位而言还是较薄弱的。当男性年龄增大后,组织都开始退化了,最先薄弱的就是覆盖在腹股沟处的筋膜,而且这个部位又没有其他肌肉给予支撑,如果再加上一些外界因素,比如排便努挣、排尿费力、慢性咳嗽,亦或者举重物时突然用力,使得腹压增加,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状态,那么此时薄弱的组织就会爆开,从而形成腹股沟疝。如果这个薄弱点在出生时尚没有长好,那么就形成了婴儿期先天性疝。
而女性多在孕期发生,这是因为女性在怀孕期间子宫会随着胎儿的长大而增大,从而使得腹压也增加,腹压大了以后就容易形成腹股沟疝。
所以说腹股沟疝也是一类常见病,会对患者身体、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一旦嵌顿很危急
姚教授说,从腹股沟疝本身来说,国人认为其只是“小毛小病”,老百姓对其并不是太在乎,甚至于一些医生也并不当回事儿,医院里做腹股沟疝手术的医生多数都只是刚出道的外科医生,有点资质的医生并不从事这个专业。但他却告知,在国外,从医生到患者对此病都相当重视,患者一旦出现腹股沟疝就会遵从医生的建议,及时手术处理,所以在国外做这方面手术遇到的病患都是疝囊比较小的,手术非常容易做。而相较于我国现状,老百姓对这个疾病的认知没有那么强,有些患者即便疝囊已经很大了,但他仍不以为然,有些非此专业的医生也认为患者只要自身没有不适也不必去处理。
对于这样的认识,姚教授表示非常遗憾,他说:“腹股沟疝确实是一个‘小毛病’,但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变成‘大毛病’。腹股沟疝一旦发生嵌顿,肠管卡压,那么就会发生肠梗阻,甚至出现肠坏死,此时出现的问题会对病患产生灾难性的、危及生命的影响。”作为疝与腹壁外科的医生们都不希望此病发展到这么严重的状态再来手术。”
所谓嵌顿,就是疝突然鼓出来后,无法自行回纳。这有别于难复性疝,就是长期处于这种状况的疝,姚教授说,后者不是令人害怕的,最令医生感到害怕的是这种嵌顿。如果是保护肠管的大网膜嵌顿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肠管的嵌顿和坏死,此时问题就非常大了。正因如此,他强调腹股沟疝这样的“小毛病”,就要趁其还“小”的时候及早治疗。实际上腹股沟疝一旦发生,就有了手术指证,越早治疗也越容易处理。早期治疗对于医生来讲手术操作相对较为容易,患者所受到的创伤也越小,恢复也越快,这样危险系数就能被降到最低。总之,建议患者一旦发现腹股沟疝,就及时干预,千万不要等到出现嵌顿、梗阻及狡诈等这些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才去治。
小镜子可以补好大漏洞
姚教授介绍,目前其与医院疝与腹壁专业的医生都擅于用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告知自己也是在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腹股沟疝。
专于微创外科的他,年远赴德国,在一家微创外科中心观摩手术,看到德国医生在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疝,而且做得又好,时间又短,让他对微创外科有了新的感悟,便从德国人那学了这项技术,学会之后确实感到在老的微创技术上有了新的长进。此时又正好赶上国外“无张力修补术”这样一个全新概念传入国内,且腹腔镜手术在腔镜下缝合与开放性手术的缝合也正悄然退出历史舞台。当这些机遇碰撞在一起之后产生了火花,姚教授和自己的团队就率先开展了在腹腔镜下借助修复材料对疝修复。姚教授说,这种术式其优势在于:不是针对病变的区域做更多的干预,而是从身体其他部位绕到病变区域后方做操作。这样的操作使得患者在术后病变区域的感受要明显优于开放式手术。年,依托卫生部卫生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基金,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评估。最终术式评估下来是安全可靠的,而经济评估下来虽然直接医疗费用相对偏贵一些,但是从总的医疗成本来看,比如陪护、病人的恢复状态、恢复工作和劳动的时间等等,总体算下来几乎和开放式手术相当,因此获得了认同。到了年姚教授又幸运地赶上了一班车,当时复旦大学材料学系手持一项国家计划,针对于“丝素蛋白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并获得了一项:丝素蛋白涂覆聚丙烯材料预防粘连的专利。年又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修复材料方面做了进一步探索。经过这16年的探索,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被越来越多的专业医生所接受,更多的患者愿意通过小镜子来补好漏洞,这项技术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了。
姚教授告知,腹腔镜下不是只能做腹股沟疝治疗,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事实上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开展更多的是腹腔镜下的切口疝、食管裂口疝以及造口旁疝的手术。也是在国内最早开展这方面手术的科室,即便在国际上也是较早报道的。尤其是在年独创了腹腔镜下的造口旁疝Lap-re-Do修补技术,新的术式让患者受益颇多,使得整个造口旁疝的治疗有了非常长足的进步,修补后的腹壁外观、降低复发率及排便功能有了巨大的提高。姚教授说,对于疝气的治疗大家仍在探索的路上,今后可能还会创造出更新的术式来替代目前的方法,或者有更好的生物材料来替代当前的材料,总之疝与腹壁外科的医生会一起不断努力使疝气的治疗更上一层楼。
特殊人群特殊处理最后,姚教授介绍,有一些特殊的人群,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
1第一类特殊人群:
身体状况差的老年人,比如患有中风后偏瘫的、肝硬化有腹水的、肾功能衰竭后做透析的病人,他们对于手术耐受力比较差,不适合做全麻的手术;或者有强烈愿望不希望在手术过程中丧失意志的。对于这两类人,姚教授说,可以通过局部麻醉的手术来达到整体上更加微创的状态。所以目前局麻手术和全麻腔镜是同时开展的,可根据患者的需求,及对患者的整体评估来选择给患者做哪类手术。
2第二类特殊人群:
针对嵌顿疝和狡诈疝的急诊患者,目前我国的治疗指南上对这类病人只做疝囊的高位结扎,暂时不做组织修补。这部分患者等此次手术恢复后,还需要再做一次修补手术。不过这样的做法,姚教授认为其实挺可惜的,现在的技术完全有能力将两者同时进行处理,使得患者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他告知,目前这样的研究探索正在开展,相信将来会有一天做到一举两得,使两个问题一并解决。
3第三类特殊人群:
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先天性疝,多数患儿在1岁半内可以自行长好,所以可暂时先用绑带绑一下,看发展情况再决定。如果没能自己长好,那么到一定年龄就需要手术介入,儿科医生会给予建议。
姚教授说,腹腔镜治疗小儿的疝气也是非常有优势的,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手术,只需要在腔镜下用小于5mm的镜头看一下,用一个钩针就可以做内环环扎手术,从而解决问题。
4第四类特殊人群:
孕期女性患者,这是非常尴尬的状态。姚教授告知,处理原则是:在孕前发现有疝的,在怀孕前就将这个疝处理掉,然后再怀孕。如果在孕期中发生的疝,在怀孕的第四至第六个月是可以处理的,但由于手术、麻醉都会对胎儿产生比较不利的影响,所以如果暂时没有明显不适的可不做处理,若患者感到疼痛的话,那么可以用疝托将疝囊托起,缓解疼痛,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预防嵌顿疝的发生,等分娩后再做处理。如果确定需要剖腹产的患者,那么可以联合产科医生在剖腹产的同时对疝进行处理。总之在怀孕期间出现腹股沟疝,处理上要慎重,等平安生子之后再对疝进行评估与处理为佳。
年《健康财富》开始征订啦:)
喜欢《健康财富》北京治疗白癜风皮肤病医院中科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