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
1、腹外疝的主要病因:腹壁强度降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神经损伤、年老等)和腹内压力增高(慢性便秘、咳嗽、妊娠、婴儿经常啼哭等)。
2、腹外疝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各种疝通常以疝门所在部位命名,如腹股沟疝、股疝等。
3、临床类型:(1)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内;(2)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3)嵌顿性疝:疝环较小,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疝囊颈的弹性收缩,使其不能回纳:(4)绞窄性疝:嵌顿若未能及时解除,肠管受压程度不断加重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
4、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主要区别是疝内容物有无血供障碍(缺血坏死)。
5、鉴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最有意义的体征是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增加腹内压是否脱出,脱出为直疝,不脱出为斜疝。
6、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管突出形成,疝内容物可进入阴囊,嵌顿疝多发生于斜疝。
腹股沟直疝:直疝三角突出形成,疝内容物不进入阴囊。
7、股疝:多见于中年女性,最易嵌顿,股管解剖特点口宽大松弛,股管几乎是垂直的,疝块在卵圆窝处向前转折时形成一锐角
8、脐疝:疝环是脐环,婴儿多属易复性疝,成人发生嵌顿或绞窄较多;小儿2岁之前可非手术治疗
9、切口疝的主要病因是伤口感染。
急性腹膜炎
10、急性腹膜炎多指继发性的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等胃肠道常驻菌群,多由腹内脏器穿孔、破裂、缺血和炎症扩散引起。原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细菌为溶血性链球菌,不多见,儿童发病多见,由血行或泌尿系统播散至腹腔而发病。
11、腹膜炎的标志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又称为腹膜刺激征。
12、腹膜炎的转归主要为3种情况:恶化、局限、好转后发生肠粘连。腹膜炎后多行烟卷引流。
13、盆腔脓肿常发生于阑尾穿孔、结肠手术后,体温升高、出现直肠或膀胱刺激征,里急后重、便多、尿频、排尿困难等,直肠指检有触痛及波动感。
14、半卧位可以促使腹内渗出液积聚于盆腔,以减少吸收、减轻中毒症状并利于引流,同时使膈肌下降,腹肌松弛,减轻腹胀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腹部损伤
15、肝肾等实质性脏器损伤时主要以腹腔内出血为临床表现。胆汁和胰液溢入腹腔可出现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
16、腹部损伤内脏脱出时不能强行还纳腹腔,病情不明时严禁用镇痛药物。
17、脾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出血和出血性休克。B超检查是首选方法。
18、肝破裂主要表现也是腹腔内出血和出血性休克,胆汁进入腹腔,腹痛和腹膜刺激征较脾破裂更为明显。肝破裂以手术治疗为主。
19、实质性脏器损伤时,腹穿可有不凝血。
20、小肠破裂早期即产生明显的腹膜炎,应立即手术。
?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