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医悟
篇
神经功能检查方法
一、神经反射
神经反射是由反射弧的形成而体现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等。反射弧中任一环节有病变都可影响反射,使其减弱或消失;反射又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如锥体束以上病变,可使反射活动失去抑制而出现反射亢进。
01
浅反射
刺激皮肤、粘膜、角膜等引起肌肉快速收缩的反应。
01
腹壁反射(abdominalreflexes)
方法:患者仰卧位,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T7-8)、脐平(T9-10)及腹股沟上(T11-12)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
正常:局部腹肌收缩
异常:上、中或下部反射消失,提示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
举例:
急性腹膜炎、昏迷患者:双侧上中下部反应均消失
同侧锥体束病损:一侧上中下部反射消失
肥胖、经产妇可引不出
02
提睾反射(cremastericreflex)
方法:患者仰卧位,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
正常: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异常:
L1-2节病损:双侧反射消失
锥体束损害: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
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也会影响提睾反射
03
跖反射(plantarreflex)
方法:反射中心位于S1-2,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患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跖关节处转向趾侧。
正常:足跖屈曲,即Babinski征阴性
04
肛门反射(analreflex)
方法:轻划肛门周围皮肤。
正常:引起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反射障碍为S1-5节,肛尾神经传导损伤。
02
深反射
为肌腱和关节反射,又称腱反射。反射不对称是神经损害的重要定位体征。
01
肱二头肌反射(bicepsreflex)
方法:患者前臂屈曲90°,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
正常: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反射中枢为C5-6节
02
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reflex)
方法:患者外展上臂,半屈肘关节,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其上臂,右手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肱三头肌腱
正常:肱三头肌收缩,引起前臂伸展,反射中枢为C7-8节
03
桡骨膜反射
方法:患者前臂置于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腕部,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随即以叩诊锤叩桡骨茎突
正常:肱桡肌收缩,发生屈肘和前臂旋前动作,反射中枢为C5-6节
04
膝反射(kneejerk)
方法:坐位检查时,患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卧位检查时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膝盖髌骨下方的髌腱
正常:小腿伸展,反射中枢为L2-4节
05
踝反射(跟腱反射,anklereflex)
方法:患者仰卧位,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患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
正常:足向趾面屈曲,反射中枢为S1-2节
06
霍夫曼(Hoffmann)征
方法:反射中心在C2-T1,检查者左手持患者腕部,然后以右手中指与示指夹住患者中指并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
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的中指指甲,出现其余四指轻度掌屈为阳性反应,为上肢锥体束征,多见于颈髓病变,也可见于发射活跃的正常人
07
阵挛
阵挛是腱反射亢进的表现,分为髋阵挛与踝阵挛。
①髋阵挛(kneeclonus)
方法:患者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拇指与示指捏住其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快速连续推动数次后维持推力
阳性反应:股四头肌发生节律性收缩使髌骨上下移动
②踝阵挛(ankleclonus)
方法:患者仰卧位,髋与膝关节稍屈,检查者一手持患者腘窝部,一首持患者足底前端,用力使踝关节过伸
阳性反应: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连续性节律性收缩
二、病理反射
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一岁半以内的婴幼儿出现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但不属于病理性。
1.巴宾斯基(Babinski)征
患者仰卧位,髋与膝关节稍屈,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向后向前划至小趾根部并转向内侧。
2.查多克(Chaddock)征
患者仰卧位,髋与膝关节稍屈,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用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向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
3.奥本海姆(Oppenheim)征
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而下滑压。
4.戈登(Gordon)征
检查者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上述阳性反应均表现为大脚拇趾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
上师大天华
康复杏林团队
图文/贾思琪
文稿审核/姜程
排版/段则妍
责辑/段则妍
TheBestFutur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