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简称前列腺增生
病理学表现为细胞增生
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的疾病
01
病因
目前公认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
是BPH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
前列腺腺体增生开始于围绕尿道精阜的腺体
这部分腺体称为移行带
未增生之前仅占前列腺组织的5%
前列腺其余腺体由中央带(占25%)
和外周带(占70%)组成
中央带似楔形并包绕射精管
外周带组成了前列腺的背侧及外侧部分
是前列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
02
前列腺增生的类型
增生腺体突向尿道
可使前列腺尿道伸长、弯曲、受压变窄
引起排尿困难
梗阻后为了克服排尿阻力
膀胱逼尿肌增强其收缩力
膀胱内高压
肌束逐渐代偿性肥大
形成小梁
肌束之间的空隙形成小室
03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尿频,夜间更为明显
最重要的症状:排尿困难,病情发展缓慢
一动一静,双重压迫
静:增生的腺体直接压迫尿道
动:膀胱颈前列腺平滑肌的肌肉紧张
梗阻症状:尿等待,尿线细无力,射程短
排尿费力,排尿后滴沥,尿不尽感
刺激症状:尿急、尿频、夜尿增多
04
并发症
当梗阻加重达一定程度时
过多的残余尿
逐渐发生尿潴留并出现充溢性尿失禁
前列腺增生合并感染或结石时
可出现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并可出现血尿
梗阻引起严重肾积水、肾功能损害时
可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长期排尿困难导致腹压增高
还可引起腹股沟疝、内痔等
05
诊断
1.直肠指诊
直肠指检是重要的检查方法
每例前列腺增生病人均需作此项检查
指检时多数病人可触到增大的前列腺
表面光滑,质韧、有弹性
边缘清楚
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2.B超
B超可经腹壁、直肠途径进行
可以观察到前列腺形态、结构,测定体积
发现合并的前列腺癌,结石,肾积水等
测定剩余尿
3.剩余尿量测定
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
正常人<12ml
排尿后导尿测量或B超测量
排尿后剩余尿量大于50ml提示膀胱逼尿肌失代偿
4.尿流率检查
尿流率指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尿量
尿流率检查可以反映前列腺增生病人排尿的梗阻程度
最大尿流率<15ml/s表明排尿不畅
<10ml/s表明梗阻较严重
常是手术指征之一
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主要用于鉴别前列腺癌
在前列腺有结节或质地较硬时十分必要
6.其他检查
放射性核素肾图
静脉尿路造影
膀胱镜
CTMRI
06
治疗
1.等待观察
大多数前列腺增生病人症状较轻
不影响生活与睡眠
一般无需治疗,可等待观察
如症状加重,应选择其他方法治疗
2.药物治疗
α受体阻滞剂
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酚苄明
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
短效:哌唑嗪阿呋唑嗪
长效:特拉唑嗪、多沙唑嗪
长效超选择性α1A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
解除排尿困难的动态因素
起效快
5α还原酶抑制剂
非那雄胺解除排尿困难的静态因素
起效慢
联合用药
动静皆治
快慢结合
标本兼顾
联合用药优于单药
3.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中、重度BPH患者
下尿路症状已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可以考虑外科治疗
当BPH导致以下并发症时
建议采用外科治疗:1.反复尿潴留2.反复血尿,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无效3.反复泌尿系感染4.膀胱结石5.继发性上尿路积水(伴或不伴肾功能损害)BPH患者合并膀胱大憩室
腹股沟疝、严重的痔疮或脱肛
临床判断不解除下尿路梗阻难达到治疗效果者
应当考虑外科治疗
4.其他治疗
①激光治疗
目前应用钬(Ho)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
疗效肯定
②经尿道球囊高压扩张术
③前列腺尿道网状支架
④经尿道热疗
⑤体外高强度聚焦超声等
缓解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梗阻症状有一定疗效
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
祝愿所有前列腺增生患者
解除排尿困扰
重返自由生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