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分患者因为某些疾病而不得不做手术,术后可能还会遭遇一些并发症,比如造口旁疝、切口疝,这是两类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的疝。一旦出现疝气,唯有手术方式可以解决。不过临床发现,有不少患者由于已经经历了一次手术,不愿意再经历一次,或者认为疝气不是太大问题,而放弃对疝气的治疗。但事实上造口旁疝和切口疝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它们同样会给患者带来健康危害以及生活不便,使患者雪上加霜。医院疝与腹壁外科主任姚琪远教授告知,现在有很好的术式可以帮助这两类患者摆脱疝的困扰。
造口旁疝
在一些肠道和膀胱手术后,有时候医生需要在腹壁上做一个造口,来实现排泄物(大便)的临时性或者永久性改道。如果造口旁出现缺损,腹腔内容物通过造口旁的缺损疝出,即形成造口旁疝。它是造口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在10%~50%。
姚教授指出,造口旁疝给患者造成的困扰主要有几方面:①鼓出的大包影响外观;②使造口袋的密封性变差,经常会导致粪液、尿液从边上漏出来;③腹腔肠管等容易疝入其内,患者反复出现腹痛、肠梗阻及排便障碍;④心理上的伤害。
不过姚教授介绍,年他和自己的团队利用腹腔镜微创技术率先在国内进行了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基于开展五年的腔镜造口旁疝修补经验,年又独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术式——腹腔镜下造口旁疝功能修补术,并命名为Lap-re-Do技术,使得手术更为简单、安全与合理,既改善了修补手术后腹壁的外观及排便功能,又使得该术式的术后复发率由原先的60%降到了10%以下。自年起,多次受邀在美国、欧洲及亚太及国内疝外科及微创外科大会上进行专题发言,介绍推广该技术,现在该技术已被国内外同行认可。
切口疝
切口疝是手术切口深处的筋膜层裂开或未愈合所致,可视为迟发的切口裂开或表面愈合的深部切口裂开。由于切口表面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已愈合筋膜层裂开,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内脏或组织向外疝出,其疝囊可能是已经愈合的腹膜也可能是腹膜裂开后逐渐形成。
姚教授介绍,我国的切口疝没有欧美人发病率那么高。这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①因为中国人偏瘦。②中国医生做的手术,手术切口没有外国人那么大。③中国的医生手术精细度要比欧美人高,切口的关闭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④现在的缝合材料可以让切口疝的发病率越来越少。⑤中国人手术以后喜欢静养。正是这几大原因会让切口疝的发病率相对来说比较低。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所以还是会有一部分患者会发生切口疝,而且切口疝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值得患者重视。
切口疝的危害:小的切口疝其风险类似于腹股沟疝,也可能出现嵌顿,以致发生肠梗阻、肠坏死,位置越低出现梗阻的概率越大;大的切口疝出现嵌顿的概率比较小,但是偏大的话,腹腔内的变化也比较大,外观、呼吸、腹壁功能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如果腹壁上出现这样的切口疝,还是建议患者尽早修复。
姚教授介绍,目前对于切口疝的治疗还是相当不错的。比较小的切口疝缝几针就好了,对于大一点的切口疝需要通过补片来做加强修复。而这些治疗,目前多数都可以在腹腔镜微创技术下完成的。
总之,姚教授提醒术后患者出现造口旁疝或者切口疝,切勿不当回事,及时治疗可以尽早解除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
“专家简介
姚琪远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外科副主任、微创外科、减重及糖尿病代谢外科、疝与腹壁外科主任、日间手术中心主任,华山(国际)应用解剖研究与培训中心(PARTI)副主任,复旦大学疝病中心主任,擅长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管探查取石术,擅长腹腔镜下造口旁疝、食管裂孔疝、切口疝及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颈部无疤的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男性乳房发育微创切除术,在国际上首创了Lap-re-Do方法修补造口旁疝。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