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遵义市五医泌尿外科成功救治了一名腹股沟崁顿疝患儿。这名1岁零1个月男性患儿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再现不能还纳1天”,就诊于遵义市五医泌尿外科。经检查诊断为:左侧腹股沟崁顿疝。患儿入院后,泌尿外科专家本着为患儿减少病痛及争取最好的预后,在最短的时间完善了相关的术前准备,由汪孝芳医师带领科室骨干,在急诊全麻下为患儿成功实施了“左侧腹股沟探查术和左侧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取左侧腹股沟斜切口,探查发现疝囊内少许淡黄色积液,疝内容物为回肠、回盲部肠管及阑尾,肠管及阑尾血供尚可,无缺血坏死。故予以扩大内环口,将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缩小内环口,游离疝囊,作高位结扎+缝扎,剪除多余疝囊。术中出血少,约5ml,术毕患儿安返病房,目前,已康复出院。
患儿术前腹股沟区及阴囊明显包块
术中发现疝内容物为阑尾回肠、回盲部肠管及阑尾(左侧腹股沟疝中较罕见)
手术过程中
据汪孝芳医师介绍:腹股沟疝是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80%在生后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斜疝较常见,直疝罕见。
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2倍,右侧多见。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如果在发作时,在腹股沟会有鼓起的肿块,稍有警觉很容易发现。小儿腹股沟斜疝最好的治疗是手术治疗。手术时机最好在6个月后进行。但如发生嵌顿疝,手术应当提早进行以防反复嵌顿导致严重后果。
6个月以内的小儿因有严重的疾患不宜手术时,可暂时采取疝带疗法,期望其自行愈合,方法是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后使用疝带或采用纱布压迫法压迫内环口,以防疝内容物脱出。使用时应放好位置并随时观察疝内容物有无脱出,否则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引起疝内容物嵌顿。故对小儿腹股沟斜疝还是主张手术治疗。如果不及时处理,发生嵌顿的话,肠管或其它疝内容物会渐渐坏死,进而引起腹膜炎,非常危险。
汪孝芳医师强调,由于疝气可在婴儿期发生,故应在该时期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肿,或是否存在时隐时现的肿块物,遇有疑问及时看医生。虽然患疝气的较多为男孩,但女孩也会发生疝气。对女孩的疝气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常有卵巢、输卵管进入疝囊。婴儿期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进食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不要让孩子大声咳嗽,患咳嗽的小儿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国内临床统计,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疝内肠段的缺血性坏死),甚至肠穿孔而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汪孝芳医师建议: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
供稿:王治波(泌尿外科)
编审:邱晓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