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的形成多与先天因素有关,先天不足,气血亏虚,发育迟缓,造成腹部某些肌肉的松弛,甚至未完全长成,使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包块。西医的腹股沟疝可参照治疗。
1.主症:腹股沟或阴囊出现疝囊。
2.兼症:疝囊不大时,可无临床症状。疝囊较大时,可出现睾丸、阴囊肿胀疼痛或牵引小腹疼痛。站立、活动、行走、咳嗽或者哭闹时,可以在腹股沟区明显见到或者摸到肿块,仰卧时可自行消失,一般按压也可推回腹腔。嵌顿疝和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
3.辅助检查:体检时发现阴囊或腹股沟处有肿块,加压肿块可缩小或消失。发生于阴囊者,透光试验阴性,大多可以诊断。
补气升提,调理气机。
一般主张手术修补治疗。保守治疗,促进疝孔愈合,可试用以下方法。但发生嵌顿性疝气,甚至发展成绞窄性疝气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1.药物内服治疗
方一:橘核、荔枝核、川楝子、益智仁各10克,升麻、砂仁、小茴香、尖槟、桃仁、香附各5克,吴萸、青皮各3克。共研细末,每次5克,温水送服,每日2次。
方二:仙人掌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药物外用治疗
方一:六月雪、大小发散、金耳环、木通、酢浆草、铜钻、大钻各适量。煎水洗患处,每日1次。
方二:松树蚂蚁窝1个,大枫叶、香茅草各克。煎水外洗,每日2次。
3.壮医药膳疗法
方一:田鸡(青蛙)4只(去头及内脏),黑豆克。炖服,每日1剂。
方二:榕树气根50克,活鸡1只。鸡去毛及内脏、头、脚、翼,将药纳入鸡腹内并将开口缝好,加水炖熟,睡前服。
治愈:疝囊消失,咳嗽、哭闹时不复发。
好转:疝囊明显减小。
无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
审核:吴小红
新媒体编辑:毛凯亮
文章来源:《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