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直疝的发生率占疝气的2%-5%,较腹股沟斜疝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双侧可同时发生。
当疝内容物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处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气为腹股沟疝气。腹股沟直疝多见于中老年人,与老年人腹壁肌肉较薄弱有关。
腹股沟直疝
发生腹股沟直疝,有时仅有下腹部及腹股沟部位出现轻度坠胀感,偶有肠道不适感,站立检查或腹内压增高时腹股沟区靠近耻骨结节的上方出现半球形肿块,肿块基地较宽。
发生腹股沟直疝,有时仅有下腹部及腹股沟部位出现轻度坠胀感,偶有肠道不适感,站立检查或腹内压增高时腹股沟区靠近耻骨结节的上方出现半球形肿块,肿块基地较宽。
平躺时,肿块可以回纳至腹腔,此时,检查者触摸浅环部位,可在疝门的外侧触及到腹壁下动脉的搏动。疝内容物回纳后,检查者用手指压迫深环部位,或遇到咳嗽、便秘、剧烈用力等使腹内压升高,会使疝内容物再次突出。
为什么腹股沟直疝多见于中老年男性?
这是因为男性的直疝三角区域腹壁本身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腹横筋膜的纤维较女性少,而且中老年男性的腹横筋膜常有退变性改变,其肌力、肌张力也会降低,这就减弱了保护能力,这是形成腹股沟疝的内因。
外因则是由于中老年男性大多因吸烟有长期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或泌尿系统结石(包括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等问题,容易造成排尿困难,导致腹内压升高。
受长期的、慢性的、反复的腹内压力升高的冲击,容易使腹横筋膜更为薄弱,出现缺损,最终导致腹股沟直疝的发生。
什么是直疝三角?
直疝三角是由内侧缘的腹直肌外缘、外侧缘的腹壁下动脉和底边的腹股沟韧带所形成的三角区。该部位有不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肌横筋膜较周围部分薄弱,所以容易出现疝气。
AbdominalSupport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