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的孩子现在2岁半多,他很欠缺安全感且个性胆小,不愿冒险(体现在一直都很粘着妈妈,玩的时候要妈妈陪,不允许妈妈看书、做运动等,怕生、不愿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怕很大的声音,而且我剪下他的头发做了量子测量也被告知确实是这样)。
我想原因是在于他刚生下来的头几个月中,我们家庭气氛非常紧张,我与婆婆常常争吵(婆婆完全不懂如何带孩子,又不肯听我们的建议,为人固执又脾气很差,平常说话就很大声听上去就像是在与人吵架,而我对她也有很多偏见,自灵修后,我有了很大的成长,目前与公婆都处得不错,很少争吵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我的奶水不足,儿子常还需要再喝奶粉,我当时很着急,到处打电话咨询,有人说其实他不是真的饿,而是在哭闹,不用理他就好了。所以又一次在儿子哭的时候(那时他还未满月),我就没有抱他也没有理他,他哭了一个多小时后睡着了,醒了再哭我才给他喝奶。晚上,这个情形又重演,但是这次他哭得很用力和愤怒,不停地哭,大概一个小时不到就抱他来喝奶了。当然,就这样一次,后来我的奶水足了,他也吃得很好、很满足,长得白白胖胖的。但是不到半岁的时候,我离开他上班去了,他就拒绝喝奶瓶,一直等到我回家才喝道奶,从此开始便秘并在之后发生腹股沟疝气,一直到现在。而且,他在醒着的时候是非常乖的,但是睡眠中哭的话,就常常很愤怒,很急迫地需要得到安慰与拥抱。
他的症状,中医上说是“脾虚”,吃了很多中药不太见效。我咨询长辈,告知是因为与妈妈的连接没有做好,让我常常按摩他的腹部和背部并告诉他妈妈爱他。可是儿子不愿意让我按摩,也不愿意我亲他,看上去他很粘我,做什么都希望和妈妈在一起,可实际上确实疏离的。我向他忏悔,告诉他妈妈是爱他的,他是安全的,但是似乎也见效不多。我该如何建立他与我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他的安全感呢?
其实,我知道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我,我需对此负有百分百的责任,特别是我现在本身的情绪也许不稳定,太多的担心和焦虑。
我知道此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来帮助这个孩子,我还希望多看书、多学习来加速成长,希望呈现给他一个个性独立、坚强、淡定的妈妈。但是一旦我花时间在这些事情上,势必就不能经常陪伴着他,似乎这样又加深了他的不安全感,好像这是个循环,我不知从何下手来打开这个结。
答:
看到都是关于爱的内容,因此感觉到你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女性。
1、看到孩子需要的爱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仅仅对他说“爱”是不够的,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身体被照顾,更多的是需要在心里感受到来自母亲的关爱、理解和呵护。孩子哭闹、需要拥抱,本身就是安全感不够的一个表现。
尤其是当孩子感觉到母亲对于他有抛弃感(即便这不是母亲的本意),他便很可能在梦中出现大哭大闹、愤怒、有的甚至歇斯底里地拒绝母亲的表现。这是潜意识深处孩子对于母亲的需要。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谁都可以离开他,唯独母亲不可以,这几乎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
母亲的拒绝似乎代表着世界的拒绝,这种感觉自己得不到来自母亲原始保护力的恐惧,会在潜意识部分转变成一种愤怒,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往往都会在梦中的时候,当潜意识部分的力量积蓄够大,就会发作出来,在我身边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
尽管我们以前不了解孩子,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去了解,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而了解孩子最好的窗口,就是他们的情绪。
孩子哭,不仅仅是他故意闹事,更是要让你知道他需要你了。这个时候,即便知道他是故意的,也要给与他感受的理解,并且慢慢解释母亲行为的初衷。孩子和母亲行为上的分离,需要时间,不是一出生就可以做到的。
如果这一些没有被照顾到,孩子对于母亲的不信任已经是很早就开始了。这个时候,妈妈首先要学会的是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并且表示理解和认同,然后慢慢地陪伴他、教导他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行为上的配合。
爱孩子,不仅仅是用技巧规范他,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了解他的需要、他的痛,呵护他当下表现出的“弱”和他未表现成形、但一直都在的“强”。
2、如何照顾好孩子、同时兼顾自己的成长,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很多母亲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要灵修的你,还有很多的职场母亲也会是一样。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注意几点:
1)孩子是可以沟通的,并不是如很多大人所想“孩子听不懂大人的话”,在孩子断奶或者分开之前,都可以做些工作去做提前预防,而不是突然性的离开和拒绝。据我所知,很多父母习惯于在孩子不知道的时候离开家(或者引开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趁孩子睡觉的时候),孩子不知道父母发生了什么,这种情况是引发孩子安全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便我们和孩子需要适度分离,也要引导孩子让他知道发生了什么。
2)为自己安排有力的支持系统,在自己需要独处或者其它活动的时候,给与孩子其它关系的安全保障。
比如,对于孩子来说,他需要关爱。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可能给到他不同方式的关爱,因此,如果母亲暂时需要离开,只要安排好孩子可以获得来自其他人的关爱,比如爷爷奶奶等等,这样,恰当的分离不但会让母亲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适当满足自身的需要,也可以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更多不同方式的关爱。这对于孩子的自由度会更大。
3)如果自己的情绪本身就有焦虑,那么自己和家人关系的和睦程度,对孩子安全感的影响甚至会超过母亲本身对于孩子关爱的影响度。不论是和公婆、先生、还是和自己的父母的关系,都会影响到孩子潜意识当中安全度的感知。
3、最后,关于你个人的成长,我想说:爱孩子,也要爱自己;体谅孩子,也要体谅自己。
1)如果我们无法在让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之前,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母亲,那我们也要允许孩子和我们一起成长。
如果给孩子制造了一些不顺畅,也要臣服于我们当下的最大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样的话,我们的焦虑自然就会停止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当我们在能力之外又包裹了层层的焦虑,反而会加重对于孩子的影响,而孩子的安全感会更加降低。
2)尽管说,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但如果你认为自己要为孩子负%的责任,那也是不恰当的。父母尽努力爱孩子,孩子们也会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在父母智慧的基础上,完善父母没有给到他们的那个部分,这是他们自身的智慧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做的功课。
同时,如果你真的相信这是个有福气的孩子,那么也请感谢自己,还有自己的父母,一定是祖上积德,这个孩子才会有机会在这个家庭环境中收获福气!
3)如果你无法正确面对和接纳自己的脆弱,你坚强的一面就无法真正施展开作用;如果无法接受自己的各种情绪,就不可能在万变中呈现稳定的淡定;如果不能接受当下的“缺乏活力”,那么内在的创意力量就会受阻……
如果是这样,即便你在独处的时候静心功课做得很好,一旦进入人群中,就可能会恢复慌乱状态。因此,在静心的功课中,一定要注意的是,首先接受自己的任何一种“弱”,然后和它在一起,并且听到这种“弱”背后的声音,看看它的需要,帮助它获得满足,因为被爱,“强大”自然就会呈现。
无论如何,你远比自己认识的自己优秀和强大,甚至包括你所以为的那些“脆弱”,它们都是上天赐予你的美好的力量,关键是你要会用它!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