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我那个多灾多难的三宝,没想到,当年怀孕时得了重感冒造成的问题原来不止“动脉管未闭—先天性心脏病”一个。见之前写的文:《胎儿畸形的可能因素,怀孕初期得过感冒,现宝宝可能患心脏病》。
手术前一个月
三宝真的是多灾难,出生时吸入羊水,在保温箱待了近十天;半岁左右时,呼吸道感染持续高烧,住院一星期,此间复查“动脉管已闭合”;现在一岁一个月,腹股沟斜疝出现嵌顿二次。
其实,我们也是近几个月才发现三宝左大腿股沟处有时候会肿起来,一开始只是肿几个小时,有时候第二天睡醒发现又没有了,加上孩子的婴儿胖,所以一直没有怎么留意。上星期有几天(8月6日)他变得有点烦躁,不爱吃饭,晚上也睡不踏实,我们刚好搬家,以为是新房子他不习惯,后来发现他股沟那里的肿块变得很硬,而且过了一晚也没有消回去,更主要的是他吃什么都吐,包括喝水,那几天晚上我们都无法睡觉。
(手术后第四天)
还有,他近期刚好有点发烧,我们以为他感冒了。但他喝水都吐,医院去看小儿门诊医生,并和医生说他腹股那有疝,应该是腹股沟斜疝(之前我们已经查了不少资料,觉得是这个病了,未去看过医生。),医生说他发烧、呕吐与这个没关系,并开了个滴鼻的退烧药,不过她建议我们先去外科看看这个疝,说现在的肿块要不要处理先,如果不用再回来让她加开退烧方面的药。
(手术后第四天)
到了外科,医生一看,一下子紧张起来,医生说这是卡住了,要马上手术,要不肠子会坏死的,并说这里没有小儿全身麻醉的设备,医院。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三宝现在属于嵌顿了,心里砰砰跳,实在吓得不轻。于是打车直到市区妇幼(医院),当时宝爸被外科门诊的主任劈脸一顿骂,一边进行手工回复,一边骂宝爸太大意,说卡了一整晚,肠子可能都卡坏了。还好,很轻易就被推回去了。医生建议尽快手术,说过了一岁,自愈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了。但是小孩还在发烧不能手术,医院手术排队也排到二十天后了。
回家一星期左右没有再肿起来,并且自行买退烧药吃好了。我们鉴于手头资金不充分,近开学期间,大宝二宝学费都很大压力,所以想着先拖着吧,还盘算着要不要买那些疝气带绑绑看。没想到这周星期日(8.11)又肿起来了,而且很硬,孩子也很烦躁,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我们尝试着自己推回去,但宝爸试了试不行,而且摸起来比第一次还硬,于是我们马医院,又是那个主任接诊的,他这次也费了很大劲,尝试了四五次才回纳。他让我们抓紧时间手术。
(手术前的B超)
医院手术的话要排队十多天,医院(本地另一间三甲)手术。提前打电话了解过,不用排队,8.13安排了床位,属于小儿外科,这个科里面很多割包皮的小孩子。照了B超,确认了“腹股沟斜疝”,还验血验尿拍胸片什么的一堆。8.14手术,上午12点多入手术室,下午2点半左右出来,孩子没怎么闹,做的微创,伤口很小,一个直接在肚脐上,一个在肿块那里,就指甲大的一条缝,三四个小时后孩子才完全消掉麻醉药,然后就是吊了两天针水,8.17出院,总费用8千块左右,包括手术费与住院四天费用。
(等待手术前,哭了五六个小时终于睡了。还有,手术前二天孩子闹得很,宝妈晚上都睡不了。)
因为之前有了解过,这种手术是属于小手术,所以心里有一定准备,但是在手术前一晚上就要禁食,宝宝还没戒奶可能是因为饿了,14号凌晨5点就开始闹,一直哭到上午十点,嗓子都哑了才睡着,宝妈那个心痛!!
(手术后,时隔近十几个小时后终于可以喝水了,此时麻醉药效未完全退。)
16号开始,特别是昨天出院回家后,小家伙明显比以前精神多了,看来网上说的“无疝一身轻”是真的。现在伤口都还贴着纱布,医生说一星期不要洗澡,现在都是给他抹澡。希望手术后不会再有问题了,可怜的小家伙。
下面是网上整理的一些资料: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80%在生后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斜疝较常见,直疝罕见。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2倍,右侧多见。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出生时约90%的腹膜鞘状突尚未闭合,或闭锁不全,生后2年约半数仍呈开放状态,鞘状突的开放和腹腔压力的增高如便秘、咳嗽、腹水、腹部肿瘤和长期哭闹等使腹腔内容物(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典型症状是一侧腹股沟出现一个圆形有弹性的可复性肿块,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1.可复性疝气
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站立、腹部用力时,腹股沟处肿物出现或增大,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腹压减低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变软或还纳腹腔,还纳过程中常可听到气过水声,还纳后可扪及该侧皮下环扩大、精索增粗,患儿咳嗽或腹部用力时手指触摸皮下环内有冲击感,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不再出现,手指离开皮下环时肿物又复出现,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一般疝内容物降下时并无症状,年长儿可能有下坠感。男性斜疝60%在右侧,左侧占30%。
2.嵌顿疝
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腹股沟疝患儿同时应注意有无隐睾、鞘膜积液的存在。
典型病例阴囊或腹股沟部可复性肿块诊断并不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鞘膜积液
阴囊或腹股沟部有一囊状肿物,边界清楚,透光试验阳性甚难还纳,有时疝气与鞘膜积液合并存在。
2.睾丸下降不全
该病时可在腹股沟管内扪及睾丸,质软为实质性与腹腔内肠管不难鉴别,有时二者可以合并存在。
3.睾丸肿瘤
阴囊内肿块为实性、质硬,不能还纳腹腔。
小儿腹股沟斜疝最好的治疗是手术治疗。手术时机最好在6个月后进行。但如发生嵌顿疝,手术应当提早进行以防反复嵌顿导致严重后果。
1.非手术疗法
6个月以内的小儿因有严重的疾患不宜手术时,可暂时采取疝带疗法,期望其自行愈合,方法是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后使用疝带或采用纱布压迫法压迫内环口,以防疝内容物脱出。使用时应放好位置并随时观察疝内容物有无脱出,否则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引起疝内容物嵌顿。故对小儿腹股沟斜疝还是主张手术治疗。
2.手术疗法
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及有嵌顿史的腹股沟斜疝。一般采用腹横肌切口,经腹股沟或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国内不主张常规探查对侧,除非手术前已诊断为双侧腹股沟疝。
近年来,国内外使用小儿腹腔镜做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安全可靠、恢复快且不易影响精索睾丸的发育,可同时治疗双侧疝或治疗一侧探查对侧而不增加痛苦。
疝气手术前应治疗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等慢性疾病,以防术后复发。
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疝内肠段的缺血性坏死),甚至肠穿孔而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
1.由于疝气可在婴儿期发生,故应在该时期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肿,或是否存在时隐时现的肿块物,遇有疑问及时看医生。
2.虽然患疝气的较多为男孩,但女孩也会发生疝气。对女孩的疝气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常有卵巢、输卵管进入疝囊。
3.婴儿期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4.进食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
5.不要让孩子大声咳嗽,患咳嗽的小儿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来源百度百科,词条“小儿腹股沟斜疝”,仅为了分享,侵权删。
吾家有娃儿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