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儿外科门诊,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患儿的一侧腹股沟或阴囊有一个突出的大肿物,按上去软软的,也无明显压痛,用手向上推挤后可消失,但以后又会出现。
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种称为腹股沟疝的毛病,也就是说,腹腔的部分内容物如小肠等“溜”到腹股沟和阴囊里去了。
▼
患儿的小肠
为啥会“溜”到腹股沟里去呢?
先天性腹股沟疝要从男孩腹股沟的发育谈起。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一开始,原始的睾丸位于两侧腰部的腹膜后,在胎儿6个月时,睾丸才开始逐渐向下移动。
这时,在以后形成腹股沟管的内口处,腹膜向外突出,像刀鞘一样,叫做“腹膜鞘状突”,鞘状突推动皮肤向下生长形成阴囊,睾丸也随着下降到阴囊内。
正常情况下,这个鞘状突在出生不久后就会萎缩闭塞,仅在睾丸周围形成一层皮肤,叫“固有鞘膜”。
如果这个鞘状突出生后不闭合,继续开放,那么肠管就可从这里“掉进”腹股沟管,甚至进入阴囊,形成腹股沟斜疝。这是一种先天性的腹股沟斜疝。
还有一种后天形成的斜疝,是指鞘状突部分闭合,部分残留开放,当由于某些原因,腹压增高时,肠管冲撞,可使原来残留开放的部分增大,肠管“掉”进去,形成后天性的斜疝。
腹股沟斜疝的患儿大多为男孩,约占患儿中93%,女孩仅有7%,正常女孩,出生后鞘状突也会闭合,若闭合不了,保持开放,会形成女孩腹股沟疝,甚至卵巢和输卵管也会掉入疝囊。
▼
症状有哪些?
腹股沟斜疝的患儿典型症状往往表现在腹股沟或阴囊内有光滑的,稍有弹性的肿物,用手向上推压大多可以回复到腹腔内。
当小儿哭闹、咳嗽或站立、排便用力时腹内压力增大,肿物会逐渐增大,当小儿安静平卧后肿物则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
▼
怎样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疝虽易嵌顿,但因患儿腹壁薄弱,容易及时发现,容易复位成功,而且小儿肠管柔韧性好,即使疝内容物发生嵌顿也很少发生肠绞窄和肠坏死。
患儿应适时手术,最佳的时机是半岁到1岁。
小于3岁的小儿做疝手术时,只要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不用切开腹腹沟管。
近年小儿外科是一个新兴的专科,家长最好带患儿医院去诊治。
您可能还想知道:
冻疮
冬季进补
小儿捏脊
厌食
发烧
乙型流感
拉肚子
红眼病
睡觉问题
猩红热
晕车
食疗
打嗝
哭闹
夜惊丨意外伤害丨疫苗接种丨春天饮食丨三浴丨舌苔丨指甲丨喂药技巧丨尿床丨小儿肥胖丨小儿逆反丨小儿妇科病丨恋物丨戒奶嘴丨奶粉过敏丨红屁股丨婴儿猝死丨水痘丨母乳喂养丨生长激素丨中医偏方丨中药禁忌丨胆小丨咽炎丨中耳炎丨口臭
??
更多常见病文章
如发送“感冒”,或“厌食”等
本文作者:
医院时毓民教授
如果您有关于育儿相关问题